聞滇貴道阻問瑞芝中丞二首
金沙原與蜀通津,路出黔陽千里塵。何事不教東一線,蘭滄千古為他人。
鬼氣臨參不肯降,時時兵甲問南邦。天開貴竹當雄楚,地擁西臺接麗江。
金沙原與蜀通津,路出黔陽千里塵。何事不教東一線,蘭滄千古為他人。
鬼氣臨參不肯降,時時兵甲問南邦。天開貴竹當雄楚,地擁西臺接麗江。
金沙江原本是與蜀地相通的渡口要道,從黔陽出發的道路上滿是千里的塵土。為何不讓東邊有一條暢通的線路,讓瀾滄江千古以來都為他人所掌控。陰森的鬼氣籠罩著參星區域不肯消散,時常有戰事發生,朝廷不斷過問南方邦國的情況。上天開辟了貴州這片土地,使其雄踞于楚地之旁,此地地勢險要,西邊的官署與麗江相連。
金沙: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通津:通航的渡口。
黔陽:今屬湖南懷化,這里泛指黔地。
東一線:指東邊的一條暢通道路。
蘭滄:即瀾滄江。
鬼氣:比喻戰亂、不安的氣氛。參:星宿名。
南邦:南方的邦國、地區。
貴竹:指貴州。
西臺:可能指西邊的官署或重要機構。麗江:今云南麗江。
此詩可能創作于滇貴地區道路受阻、局勢動蕩時期。當時西南地區可能存在交通不便、戰亂等問題,詩人對當地的局勢表示關注和憂慮。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需結合作者瑞芝中丞的生平經歷進一步考證。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滇貴地區的交通和局勢問題。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地理描寫展現地域風貌和局勢緊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能讓后人了解當時西南地區的狀況。
坐撫東人未一年,豐功偉績冠三邊。相逢莫嘆賢勞久,廊廟行看拜寵宣。
花燭銀臺沈水香,為郎先暖合歡床。小姑納聘山堂上,纏酒紅綃十丈長。橫江江水蕩晴霞,秋盡夫君不到家。閨中小鬟也浪語,陌上聽歌楊白花。寫就安書無便翔,寒衣著破過三霜。但記送郎初上馬,窄袖短衫穿柳黃。西到長干過幾關,附得書來儂自看。八疋四川十樣錦,裁作郎衣遮早寒。竹枝歌比柳枝高,紅紙烏絲紫兔毫。夫婿從軍不識字,殷勤寫去也徒勞。阿翁生兒如阿舒,少年不殊同隊魚。但見門前有人客,肯信篋中無積儲。老翁買舟西市河,去應不求聞達科。阿婆牽衣翁且住,下第歸來將奈何。洞庭山嵐猶未消,炮車云起怕風潮。勸郎把舵莫放手,水惡須防第四橋。江頭野花紅欲然,春去秋來不記年。尋得秦皇系纜石,青沙一色草如煙。鴛鴦湖西湖水涼,踏藕采蓮來覓郎。郎意莫如菱刺短,妾情只似藕絲長。江南秋熟轉饑寒,頭上猶簪列士冠。雞犬全家上天去,學仙悔不事劉安。
幾莖蕭瑟短垂絲,想見紛披綠葉時。舞盡春風鳴盡夏,秋邊獨立自沉思。
病骨骎骎老,清愁日日深。寒添青士節,霜與木奴金。跡共云無定,愁隨月滿林。幽蟲泣床下,可是不知心。
翰墨者誰子?妙年出江關。剪須事浮屠,游戲在云山。時將騷臣意,寫入尺素間。嗟彼為形士,長往不知還。其心猶有慕,豈不薄茅菅?學古寧為人?誠念修已艱。圣哲雖異代,詎云不可攀?
對客讀短書,慷慨不能止。拔劍出門去,報讎燕市里。
香廚臨竹港,易損牡丹芽。卻渡蘭橈過,檀槽滴落花。
好在延祥竹,秋風日日情。幽人不復到,虛節為誰清。干蠱名無愧,貽謀事有成。鄉邦聽輿論,合附孝門銘。
秧才束發幼相依,麥已掀髯喜可知。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醾。
泠泠澗中水,瑟瑟松上風。大音自無聽,月白千山空。
卜筑南屏寺,多因太守賢。榻移千竹潤,書枕一床眠。禮佛沉香火,看花細雨天。無緣陪勝侶,吟望獨凄然。
蘭橈過處埂蓮開,湖上何辭日日來。欲訪乾嘉諸館榭,倚虹舊額臥蒼苔。
麗句云箋敵夜光,窮兒得寶但能藏。慚無好語酬佳惠,徒詠春洲杜若香。林下無人亦自芳,幽姿閑澹若深藏。與君坐上添幽客,勝爇金爐百和香。君家詞翰妙天下,蠆尾銀鉤世所藏。贈我云藍豈宜辱,強吟春草拾馀香。兩朵幽花費詠章,是中佳境若為藏。何時同上瑤臺頂,遍玩芝田蕙圃香。
蒼梧帝逝薰弦絕,千古三侯慷慨歌。豐沛故鄉宜有感,韓彭猛士惜無多。英雄老去臺空在,魂魄來歸意若何。楚舞尊前鴻鵠起,大風幾動漢山河。
姑射神人老,行香禊事休。自然無掛礙,未必沒來由。山色淡如睡,春光深欲愁。蹈青青郁郁,恣詭觸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