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清涼和上人二首 其一
吾家無擔石之儲,朝四暮三如有馀。
北岳官糧飽妻子,南朝僧寺寓圖書。
迎船春色情親我,坌馬京塵笑謝渠。
莫作江東步兵待,翻然端不為鱸魚。
吾家無擔石之儲,朝四暮三如有馀。
北岳官糧飽妻子,南朝僧寺寓圖書。
迎船春色情親我,坌馬京塵笑謝渠。
莫作江東步兵待,翻然端不為鱸魚。
我家中沒有多少積蓄,但日常的生活似乎還算富足。依靠北岳發放的官糧來養活妻子兒女,在南朝的僧寺中存放著我的書籍。迎接船只的春色仿佛對我格外親近,那飛揚著塵土騎馬奔波于京城的人讓我笑著拒絕。不要把我當作江東的張翰那樣看待,我突然改變心意并非是因為想吃鱸魚。
擔石之儲:指少量的積蓄。擔、石,都是容量單位。
朝四暮三:原指用詐術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這里指日常簡單的生活。
北岳官糧:可能指在北岳地區任職所獲得的官糧。
南朝僧寺:南方的佛教寺廟。
坌馬京塵:騎著馬在京城的塵土中奔波。坌,揚起塵土。
江東步兵:指西晉張翰,他曾擔任過東曹掾,后棄官歸鄉,有人問他原因,他說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膾、莼菜羹。
翻然:迅速改變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官場有一定經歷,對京城的忙碌生活感到厭倦,向往一種寧靜自足的生活。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但官場有一定的繁瑣事務,詩人由此產生了這種思想轉變。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奔波的摒棄。其特點是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生活態度和心境。
天工妙手造顱元,俱按己形如缽盆。覆幬群生一盆下,教人乾惕日驚魂。
山林漠漠水潺潺,我是何人行此間。迷失彼岸及此岸,日日去去又還還。
四時花木繞欄桿,倚杖朝朝帶笑看。樹?清風能卻暑,床頭新酒可袪寒。地偏客少門長閉,老去心閒夢自安。睡起不知天早晚,碧窗紅日正三竿。
釣雪立蒼磯,入夜魚不食。不食非水寒,自是鉤大直。
秋云久無雨,江燕社猶飛。卻笑舟中客,今年未得歸。
春風動庭樹,之子又孤征。鼓枻況香浦,歸吟白苧城。別愁人易老,古調怨難平。我亦窮途客,棲棲空復情。
行歌隨步遠,已到水云天。夜色千峰月,湖光萬頃煙。銜杯心跌宕,脫帽態蹁躚。醉眼迷歸徑,相看枕腹眠。
白云本是山中物,暫與山僧作主賓。爾解自舒還自捲,我能無喜亦無嗔。半間莫惜分馀地,一籠猶思贈遠人。句曲有家空在望,卜居何日許為鄰。
天下名山行腳遍,依然形影瘦伶俜。支吾寒暑袈裟耐,變眩煙霞筆硯靈。對客敬如堂上佛,讀書通似藏中經。石頭路滑終難到,不是詩禪莫扣扃。
云濕樹陰稠,山炎雨氣浮。暗邊疑雁蕩,佳處失龍湫。舟楫荷華晚,川原稌黍秋。空憐頭上黑,詩句若為酬。
翠絲盤葉碧玲瓏,小萼花鋪茜縷紅。夢里鴛鴦留不得,分明卻在繡床中。
一枝一枝復一枝,造物捷敏功不遲。驥子熊兒誰得似,它年看誦少陵詩。
夜來六出飛花,又催寂寞袁門閉。幽齋無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紙。起步閑庭,月華交映,長空如水。便乘風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際、騎箕尾。誰信團成和氣。在賢侯、笑談聲里。咸驚句琢瓊瑰,端是錦纏腸胃。宿麥連云,遺蝗入地,田家知未。更明年看取,東阡北陌,黃云萬里。
金柈一斛貯檳榔,戲調兒童走欲狂。不謂林間有元亮,念公時在酒中藏。
阿母高年白發新,北堂懸帨此生辰。榮封錦敕渾忘貴,儉服荊釵不為貧。海上蟠桃紅沁露,堂前靈草翠含春。賢郎望望孤云切,遙奉霞觴祝頌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