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松行壽李徵君
一幅吳綾灑煙霧,蒼蒼峭壁雙松樹。
虬枝鐵干罥垂蘿,依稀秦帝東封路。
天門曉日披龍鱗,撐柱乾坤不老春。
引觴持獻徵君壽,奕葉長承雨露新。
一幅吳綾灑煙霧,蒼蒼峭壁雙松樹。
虬枝鐵干罥垂蘿,依稀秦帝東封路。
天門曉日披龍鱗,撐柱乾坤不老春。
引觴持獻徵君壽,奕葉長承雨露新。
一幅吳地綾絹上畫作似被煙霧籠罩,畫中有蒼蒼峭壁和兩棵松樹。那盤曲的樹枝、鐵一般的樹干上纏繞著垂掛的藤蘿,仿佛是秦始皇東行封禪的道路。天門的朝陽灑在松樹上如披龍鱗,它們支撐著天地,永葆生機。我舉起酒杯為徵君祝壽,愿您家族世代都承受新的恩澤。
吳綾:吳地所產的綾子,常用來作畫。
罥:纏繞。
垂蘿:垂掛的藤蘿。
東封:指秦始皇東行封禪泰山。
引觴:舉杯。
奕葉:累世,代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作者看到一幅畫有雙松的畫作,借此畫為李徵君祝壽而作。當時可能是在一個較為喜慶的場合,作者為表達對李徵君的敬意和祝福寫下此詩。
這首詩以畫中雙松為主題,借松的長壽、堅韌表達祝壽之意。詩風豪邁,意象豐富,在祝壽詩中別具特色,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對李徵君的美好祝愿。
沄沄清洛轉山隈,渺渺東流不復回。
輕鳥竟隨青嶂去,亂波爭泛夕陽來。
偶驚舟楫鄉心起,乍脫塵埃病眼開。
疑是盱眙郭門外,月明帆席過清淮。
青云舊馳譽,白發早辭榮。
談笑惟詩酒,交游盡老成。
支離病中見,瀟灑舊時情。
已矣不可問,九原松柏聲。
三年淮海飄萍客,今日亭邊再艤舟。
人似垂楊隨日老,事如流水幾時休。
閑于萬事常難得,仕以為生最拙謀。
此世定知猶幾至,遑遑奔走欲何求。
蒼蒼老檜已消雪,冉冉煙蕪欲鬬妍。
圍得青春數畝地,斷將平楚一方天。
春風入戶如相覓,新月低窗最可憐。
老子婆娑便終日,一壺春酒與周旋。
洛陽自古帝王都,百戰荊榛只故墟。
零亂園林遺物在,嬉游人物古風余。
草迷公子障泥錦,花近佳人油壁車。
漂泊強隨游客轡,不辭塵土污衣裾。
落日村橋涕泫然,東風匹馬去翩翩。
兩行綠樹當隋岸,一片春云限楚天。
妄意致身常許國,強顏得祿廢求田。
幅巾會作淮南叟,白發相收一釣船。
風霆武略走夷蠻,云漢文章著不刊。
萬世基扃傳夏啟,百年威德畏軒轅。
月游渭水儀空在,舞罷西陵淚未干。
腸斷反虞歌徹后,滿山松栢夜霜寒。
露下風悲螢火流,周南羈客意悠悠。
山川老去三年淚,關塞秋來萬里愁。
慣逐禽魚諳異俗,每因霜月夢滄洲。
一拋硯井雙蓬鬢,天畔詩成獨倚樓。
舍北參天喬木長,依憑清蔭護高堂。
鳥啼杳杳重陰合,風到翩翩翠葉涼。
已許孤高凌夏日,不妨堅老要秋霜。
投身麋鹿無人地,非爾煩憂未易忘。
刺舉威寒江國東,自慚多病幸優容。
喜來丈室談何妙,往拜高軒愿莫從。
宛水春生初縐縠,鐘山雪盡見蟠龍。
新年強起尋芳物,零落宮梅白一重。
春晚余芳尚可尋,晴雷沙岸走車音。
苑分廣樂和聲度,池受晴天倒影深。
席上宮花輝御醴,坐中瓊樹間瑤林。
歸人自畏嚴城鼓,卻望橋西日未沉。
功名富貴付悠悠,高臥山城又過秋。
燕坐香燈為靜侶,閑行麋鹿是同游。
青黃草木新霜過,瀟灑溪山夜雨收。
回首十年梁苑客,枉教白卻少年頭。
飛鴻歸盡燕將還,亭院深沉人倚欄。
斜搭秋千寒食雨,已黃楊柳暮春寒。
密毬杏萼紅如糝,半落梅花香未殘。
人世年年非舊事,感時惟有淚汍瀾。
控扼兵屯事已遼,傾敧遺堞隠蓬蒿。
春蕪滿野牛羊散,秋稼連云雉兔驕。
苔臥斷碑昏故刻,雨飄殘枿帶余燒。
人間興廢知何極,莫謂荊榛便寂寥。
只合門如野叟家,市朝聲利苦喧嘩。
但知得醉頻沽酒,何處逢春不見花。
暗樹五更雞報曉,晚庭三疊鼓催衙。
知君宰邑端無事,吟笑何妨到暮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