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丈又用原韻成述懷二律再步韻
支榻衙齋謝旅程,堪誇同氣又同聲。門墻許列新桃李,刺字難磨舊姓名。屢向秦關探柱史,偶來蜀市訪君平。朱顏鏡里渾難駐,祇覺堂堂歲月更。
策策西風送薄寒,木樨香里憶長安。敢云京洛馳名早,翻恐風塵作吏難。趙璧得完仍奮翮,謝池覓句偶依闌。何當躡屩從君后,玉柱金庭取次看。
支榻衙齋謝旅程,堪誇同氣又同聲。門墻許列新桃李,刺字難磨舊姓名。屢向秦關探柱史,偶來蜀市訪君平。朱顏鏡里渾難駐,祇覺堂堂歲月更。
策策西風送薄寒,木樨香里憶長安。敢云京洛馳名早,翻恐風塵作吏難。趙璧得完仍奮翮,謝池覓句偶依闌。何當躡屩從君后,玉柱金庭取次看。
第一首:在官署中擱置床榻告別旅程,值得夸贊的是志同道合又聲氣相通。師門允許新添桃李般的學子,名帖上難以磨滅舊日的姓名。多次到秦關探訪像柱下史那樣的隱士,偶爾去蜀地市集尋訪嚴君平般的高人。鏡中青春容顏難以留住,只覺堂堂歲月不斷更替。第二首:西風簌簌送來微寒,在桂花香氣里追憶長安。不敢說早就在京城聲名遠揚,反而擔心在風塵中為官艱難。如和氏璧完好仍要振翅高飛,偶倚欄桿在謝池般的詩境中尋句。何時能穿著草鞋跟隨您之后,將玉柱金庭的美景逐一觀賞。
支榻:擱置床榻,引申為停留、居住。
同氣同聲:出自《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指志同道合之人。
門墻:指師門,此處借指交友圈。
桃李:喻指培養的學生或新交的才俊。
刺字:古代名帖,用木片或紙片書寫姓名,此處指舊日聲名。
秦關:指函谷關,代指關中地區。柱史:指老子,曾為周柱下史(掌管典籍的史官),此處代指隱士。
蜀市訪君平:嚴君平,漢代隱士,曾在成都賣卜為生,此處借指尋訪隱士。
朱顏:青春容顏。
策策:形容風聲細碎。
木樨:即桂花。
京洛:洛陽為古京城,代指都城。
趙璧:指和氏璧,戰國時趙國寶物,喻指珍貴之物或自身才德。
奮翮(hé):振翅,喻指積極進取。
謝池:謝靈運“池塘生春草”詩句中的池,代指詩境。
躡屩(niè juē):穿著草鞋,指漫游。
玉柱金庭:形容華美或仙境般的居所。
此詩為與友人“石丈”的唱和之作。從“衙齋”“作吏”等語推測,作者當時或在地方任職,與石丈以詩酬答。詩中“述懷”指向仕途經歷、交游感懷及時光之嘆,反映了清代官員在政務之余通過詩歌往來寄托情感的文人雅趣。
這是一首典型的唱和述懷詩,通過個人交游、仕途與時光的片段描寫,展現了作者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及復雜心境。詩中用典豐富卻不晦澀,情感真摯而含蓄,體現了清代七律工整典雅的特色,是研究當時文人交游與心態的重要文本。
早年同遇陶鈞主,利鈍精粗共在熔。
金劍淬來長透匣,
跛鱉雖遲騏驥疾,何妨中路亦相逢。
忽憶東都宅,春來事宛然。
雪銷行徑里,水上臥房前。
厭綠栽黃竹,嫌紅種白蓮。
醉教鶯送酒,閑遣鶴看船。
幸是林園主,慚為食祿牽。
宦情薄似紙,鄉思爭于弦。
豈合姑蘇守,歸休更待年。
不獨君嗟我亦嗟,
西風北雪殺南花。
不知月夜魂歸處,
鸚鵡洲頭第幾家。
鼓動出新昌,雞鳴赴建章。
翩翩穩鞍馬,楚楚健衣裳。
宮漏傳殘夜,城陰送早涼。
月堤槐露氣,風燭樺煙香。
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
漢庭方尚少,慚嘆鬢如霜。
連枝花樣繡羅襦,本擬新年餉小姑。
自覺逢春饒悵望,雖憑繡床都不繡,同床繡伴得知無。
驛路崎嶇泥雪寒,欲登籃輿一長嘆。
風光不見桃花騎,
并州好馬應無數,不怕旌旄試覓看。
急景流如箭,凄風利似刀。
暝催雞翅斂,寒束樹枝高。
縮水濃和酒,加綿厚絮袍。
可憐冬計畢,暖臥醉陶陶。
香醅淺酌浮如蟻,
雪鬢新梳薄似蟬。
為報洛城花酒道,
莫辭送老二三年。
邊角兩三枝,霜天隴上兒。
望鄉相并立,向月一時吹。
戰馬頭皆舉,征人手盡垂。
嗚嗚三奏罷,城上展旌旗。
左轄輟中臺,門東委上才。
彤襜經宿到,絳帳及春開。
民望懇難奪,天心慈易回。
那知不隔歲,重借寇恂來。
漢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閑居跡可逃。
趁伴入朝應老丑,
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
置心思慮外,滅跡是非間。
約俸為生計,隨官換往還。
耳煩聞曉角,眼醒見秋山。
賴此松簷下,朝回半日閑。
落花如雪鬢如霜,醉把花看益自傷。
少日為名多檢束,何事同生壬子歲,老于崔相及劉郎。
翠黛眉低斂,
紅珠淚暗銷。
從來恨人意,
不省似今朝。
龍門澗下濯塵纓,
擬作閑人過此生。
筋力不將諸處用,
登山臨水詠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