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樵圖為李總戎題二首
腰斧深山遠斫薪,擔頭風雪竟忘貧。歸來賴有齊眉婦,不似區區漢買臣。
遠道樵蘇何處翁,萬山花木自青紅。圣朝不用知名姓,留得閑身伴葛洪。
腰斧深山遠斫薪,擔頭風雪竟忘貧。歸來賴有齊眉婦,不似區區漢買臣。
遠道樵蘇何處翁,萬山花木自青紅。圣朝不用知名姓,留得閑身伴葛洪。
其一:腰間別斧深入深山砍伐木柴,擔頭風雪中竟忘記生活的清寒。歸來幸有舉案齊眉的賢妻相伴,不像那淺薄的漢代朱買臣。其二:遠途打柴的是何處老翁?萬山間花木自然青紅相映。圣明王朝無需他揚名顯姓,只留得閑逸之身伴仙隱葛洪。
斫薪:砍柴。斫,砍。
齊眉婦:用梁鴻、孟光“舉案齊眉”典故,指賢德的妻子。
漢買臣:指朱買臣,《漢書》載其貧賤時被妻嫌棄,發達后妻自縊,此處反用其典,強調夫妻共貧之美。
樵蘇:打柴割草。蘇,草。
葛洪: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此處代指隱者或仙人。
此詩為李總戎(可能為武將)所繪《采樵圖》題詩,約創作于詩人與李總戎交往時,借題畫之機,通過樵隱生活的描繪,傳遞對淡泊自適、遠離名利的生活態度的推崇。
全詩以樵夫生活為題材,第一首贊夫妻共貧之美,第二首頌隱逸自在之樂,用典貼切,語言平實,展現了對平凡生活中真趣的珍視,亦隱含對功名利祿的淡泊。
春盡遼陽無信來,花奩鸞鏡滿塵埃。黃鶯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么回。
一二三四五,梅雨炎蒸暑。碓觜也生花,道芽知幾許。古佛與露柱交參,貓兒咬殺犯罪虎。
深院無人簾幕垂,漫裁白纻作春衣。停針忽憶當年事,羞見梁間燕子飛。
諸天花雨隔紅塵,絕島飄流一病身。多少不平懷里事,未應辛苦作詞人。公子才華迥絕塵,海天寥闊寄閑身。春來夢到三山未?手摘紅櫻拜美人。舊游如夢劫前塵,寂寞南洲負此身。多謝素書珍重意,恰儂憔悴不如人!
五日天中候,南風物阜時。三邊寬大詔,億載太平期。
病起云山草木秋,浮華世事謾悠悠。從來萬法不為侶,何以韶陽六不收。
燕子引雛來去飛,楊花漠漠草萋萋。窗前睡起渾無緒,倚遍欄干日又西。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夢無憑恨不勝。多謝劉三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玉砌孤行夜有聲,美人淚眼尚分明。莫愁此夕情何限?指點荒煙鎖石城!
遠人新有約和書,并塞狼煙指日無。圣主憂民軫宵旰,宮中猶綰辟兵繻。
狂風橫雨忽來鳴,半夜長亭客夢驚。想見海門春漲急,奔軍百萬聽潮聲。
我愿陽春行有腳,微生草木周全。彈蕉頌橘兩無緣。不如歸隱處,造物共陶甄。四序常教除肅殺,化為胡蝶蹁躚。長紅小白各嫣然。東皇應屬我,生在百花先。
春似謝娘濃,晴酣困未松。鶯從何處囀,人比向來慵。啼得嬌成曲,聽馀恨滿胸。閑看風柳絮,更問繡花茸。隔屋渠三折,倚屏山萬重。棋聲驚過鳥,敵手不曾逢。
如來三轉于大千,趙州半藏亦如然。其輪本來常清凈,一念承當誰后先。
綠窗新柳玉臺旁,臂上猶聞菽乳香。畢竟美人知愛國,自將銀管學南唐。軟紅簾動月輪西,冰作闌干玉作梯。寄語麻姑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水晶簾卷一燈昏,寂對河山叩國魂。只是銀鶯羞不語,恐防重惹舊啼痕。空言少據定難猜,欲把明珠寄上才。聞道別來餐事減,晚妝猶待小鬟催。綺陌春寒壓馬嘶,落紅狼藉印苔泥。莊辭珍貺無由報,此別愁眉又復低。棠梨無限憶秋千,楊柳腰肢最可憐。縱使有情還有淚,漫從人海說人天。羅幕春殘欲暮天,四山風雨總纏綿。分明化石心難定,多謝云娘十幅箋。星裁環佩月裁珰,一夜秋寒掩洞房。莫道橫塘風露冷,殘荷猶自蓋鴛鴦。
平生萬卷漫多聞,一悟中庸得本真。從此盡將覆醬瓿,只于心地起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