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圖為李總戎題二首
長竿短笠心自如,此翁取適兼取魚。人間理亂都不管,醉來獨笑醒三閭。
日日垂綸坐綠苔,江湖鷗鳥莫相猜。翻嫌白發潘溪者,擲卻漁竿牧野來。
長竿短笠心自如,此翁取適兼取魚。人間理亂都不管,醉來獨笑醒三閭。
日日垂綸坐綠苔,江湖鷗鳥莫相猜。翻嫌白發潘溪者,擲卻漁竿牧野來。
第一首:手持長竿,頭戴短笠,心境自在悠閑,這位老翁既求得安適又能釣到魚。人間的治亂紛爭一概不去理會,醉后獨自歡笑,笑那清醒的三閭大夫屈原。第二首:每天垂竿釣魚,靜坐綠苔之上,江湖中的鷗鳥不必猜疑生分。反而嫌棄那白發的磻溪垂釣者姜子牙,竟拋下漁竿去牧野參與戰事。
取適:求得安適。
理亂:治世與亂世。
三閭: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此處代指過于清醒、憂慮世事之人。
垂綸:垂釣。綸,釣魚用的絲線。
潘溪:即磻溪,在今陜西寶雞,傳為姜子牙未遇周文王前垂釣之處。
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南,為周武王伐紂的決戰之地。
此詩為李總戎(可能為將領)的《釣魚圖》題詠,或借垂釣意象慰藉友人,暗喻不必執著于世事紛擾,推崇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詩通過描繪垂釣場景,以簡淡語言傳遞隱逸之趣,借古喻今,表達對超脫世俗、閑適生活的向往,在題畫詩中獨樹質樸自然之風。
駢羽燕流閨,同心花滿溪。借問青琴上,何時雙鳳棲。
羅浮多年無主人,惠陽太守今如神。公與臥治同清靜,風流文采俱仙真。左江右湖日掛笏,訟堂無事官長貧。王祥聲名起別駕,良二千石猶逡巡。股肱之郡貴公等,朱轓不日閒行春。芙蓉四百且登陟,葛洪鮑靚招為鄰。
雉雛高飛夏風暖,行割黃云隨手斷。疏莖短若牛尾垂,去冬無雪不相疑。場頭負歸日色白,穗落連枷聲拍拍。呼兒打曬當及晴,雨來怕有飛蛾生。臥驅鳥雀非愛惜,明年好收從爾食。
九畹何須楚水濆,小亭池畔挹仙芬。新姿雅淡清能識,香氣幽深靜始聞。疏影曉寒驚月濕,綠叢春暖沐風醺。主人情性偏相賞,百卉頻開不可群。
君家三徑未全荒,萬個瑯玕萬斛香。林密似遮張廌屋,花飛不點壽陽妝。
匹馬輕鞭渡淺沙,亂鳴春鳥雜群鴉。鴟鳶喙下爭殘鼠,荊棘叢中啄腐蝸。向日小桃花放眼,籠煙荒草欲抽芽。無端老興隨春去,笑殺春風長野花。
山林成獨往,未覺興情孤。作賦懷嘉侶,忘言據槁梧。冰肌仍綽約,金液豈凋枯。始信風塵外,藏身有玉壺。
賀監湖邊草色春,秦淮江上柳條新。山川是處堪行樂,晴日風光思殺人。
踏澗尋源未許知,泠泠清韶滴方池。只教茗盌供僧話,莫遣溪流動客疑。月中照影藏身拙,潭上行吟得句遲。惟有丹山空一味,寒云石乳好相思。
為報瑯玕國士知,也曾指腹獻蛾眉。人難再得情難復,莫問他年追悔時。
千里懷人似望仙,春波碧漾草青芊。周京漢署天寥闊,楚纜吳檣地接連。山下石鐘誰定論,江邊鐵柱或虛傳。欲憑山水尋詩句,錄取圖經次第箋。
問纏腰跨鶴,事如何,人生最風流。怕江邊潮汐,世間歧路,只是離愁。白馬青衫往事,贏得鬢先秋。目送紅橋晚,幾番行舟。蘭佩空馀依黯,便南風吹水,人也難留。但從今別后,我亦似浮漚。敬亭上、半床琴月,記彈將、寒影落南州。秋聲里,塞鴻來后,為而登樓。
心向靜中求,身宜閑處著。閤已號便便,亭宜名莫莫。
百人聚處小喧闐,析到秋毫似計然。見說天公還掠剩,鵠形懷寶度饑年。
亂插木棉乘大雨,無根易長珊瑚樹。一枝一干似人長,明歲花如木筆吐。花比辛夷更大朵,開時半天紅似火。紛紛赤玉杯,爭向懷中墮。拾來堆成霞,狼藉芙蓉砂。苔階掃不盡,萎謝仍芬葩。生長南州盛炎德,純丹表里含光華。朱顏無命易憔悴,棄捐豈敢辭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