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二首 其九
封卻拄杖頭
結卻布袋口
禁在鐵圍山
枷上重增杻
有中拷出無
無中拷出有
痛楚百千般
不離者窠臼
封卻拄杖頭
結卻布袋口
禁在鐵圍山
枷上重增杻
有中拷出無
無中拷出有
痛楚百千般
不離者窠臼
封閉了拄杖的頂端,扎緊了布袋的開口。被囚禁在鐵圍山中,枷鎖上又加了手械。從‘有’中拷問出‘無’,從‘無’中拷問出‘有’。百般的痛苦折磨,始終未脫離舊的模式。
拄杖頭:禪僧常用的拄杖頂端,此處代指修行的關鍵處或執著點。
布袋口:布袋為禪宗常用道具,象征容納萬物;結口指封閉,喻斷絕對外物的執著。
鐵圍山:佛教傳說中圍繞世界的鐵山,此處喻指修行中被束縛的困境。
枷、杻(niǔ):古代刑具,枷為項鎖,杻為手械,喻修行中被概念、執著所困。
窠臼(kē jiù):舊的格式、套路,此處指未超脫的執著模式。
此偈為禪宗偈頌,或為禪師開示弟子所作。禪宗強調破除執著、超越二元對立,此偈通過‘有’‘無’拷問的極端場景,警示修行者不可被概念束縛,需跳出固有思維模式。
全詩以封閉拄杖、扎緊布袋等行為起興,借鐵圍山囚禁、枷杻疊加的意象,揭示執著‘有’‘無’的痛苦本質,指出若未突破舊有模式(窠臼),終將困于矛盾。體現禪宗破除執著、超越二元的核心思想。
眼前了了無生法,君看此樓深處。苦海元乾,禪天不壞,去路依然來路。新蟬自語。坐萬綠陰中,早涼高樹。枯蛻無聲,不知人世有風露。香臺微雨乍歇,客來拚痛飲,休更心苦。人各一回,劫凡千變,我亦恒河小住。江干戰鼓。甚造出蟲沙,漸臺郿塢。世外金容,翠巖天萬古。
小學倚在門,大學升在堂。眾星自伏見,兩曜常暉光。伊我思古人,踽踽復涼涼。
違天忍事百堪死,一笑仍回冰雪容。共語言緣無片石,與天地畢有孤松。出門儻羨彌明逝,危坐應悲叔夜慵。禦鬼南山終戰勝,靈禽枝上夢曾逢。
客懷迷積陰,歸夢理前路。筱岸散清漪,秧疇生綠霧。蚓鳴沮洳夜,鳩喚蒼茫曙。我本江海人,安得扁舟去。
紅杏梢頭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飛來去。行傍柳陰聞好語。鶯兒穿過黃金縷。桑落酒寒杯懶舉。總被多情,做得無情緒。春過二分能幾許。銀臺新火重簾暮。
春夢斷不記,春游誰與同。竹斜過午日,池皺晚來風。柳已都齊綠,桃猶約略紅。流鶯啼未了,又過短墻東。
漢用亡臣策,登壇授鉞時。須知數仞土,曾立太平基。
我觀揚子云,不解子輿語。浩然天地間,忍事草玄苦。燭龍臨太空,鑒火君自取。
海紅不似花紅好,杏子何如巴欖良。更說高麗生菜美,總輸山后?菰香。
嵩華謫仙流,逸氣凌霄漢。卷跡孤影微,成章五色爛。臥瞻蟾窟低,起舞鶴發亂。悠悠心自閒,冥冥夢初散。天孫促駕招,太白倚屏看。俯視芙蓉峰,臨風灑飛翰。
一朵榮州翠。是人閒、埃風凈處,萬年秋氣。大勢山形雄西北,亂阜镵天無次。似大海、鯨牙千隊。盲左腐遷傳戰紀,縱文瀾、百怪渾如此。松風響,天鵝翅。高臺合向峰尖起。坐臺中、呼來皓月,問開天事。一臂蒼蒼陵州界,橫絕鐵山圍地。鐵山下、擁斯茫水。晉代蠻荒諸葛跡,灑長空、不盡神州淚。陣云在,江聲里。
我昔數夢行江潭,青峰轉處逢精藍。洪濤撼壁石徑冷,欲至未至心醰醰。寺門碧云是常住,花木凈好香微參。天風鈴語坐小閣,最愛倚檻松鬖鬖。我生舍此無極樂,偶一味及中邊甜。前生杳冥孰真幻,人境彷佛惟焦巖。江山信美惜蒙垢,漸化凈域為塵函。我亦流轉昧初地,故鄉漸遠無歸驂。清空妙勝了無分,零丁惶恐差能諳。山樓夜枕轆轤轉,暗覺石級潮痕添。
汎汎蓮花池,日月幾賓送。乳燕辭故窠,征途亦飛鞚。會合安可常,萬事驚殘夢。何以寬我愁,風流在民眾。
倦游已學漁翁,漁舟倦來掩篷。蝦蟆?魚天氣,菰羹莼菜秋風。
天質嬋娟,妝光蕩漾。御酥做出花模樣。夭桃繁杏本妖妍,文鴛彩鳳能偎傍。艾綠濃香,鵝黃新釀。緣云清切歌聲上。夜寒不近繡芙蓉,醉中祗覺春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