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傳老
錦繡囊開一夜風,
萬家花柳斗青紅。
誰知一點陽和氣,
盡在高禪杖錫中。
錦繡囊開一夜風,
萬家花柳斗青紅。
誰知一點陽和氣,
盡在高禪杖錫中。
春風如打開錦繡囊般吹了一夜,千家萬戶的花柳爭奇斗艷,青紅相映。誰能想到這一絲溫暖的陽氣,竟全都蘊含在高僧的禪杖之中。
錦繡囊:比喻春風帶來的美好景象,如錦繡般絢爛。
斗青紅:指花柳顏色鮮艷,青紅交織,互相爭艷。
陽和氣:指溫暖的春氣,代表生機與活力。
高禪:對高僧的尊稱。
杖錫:禪杖與錫杖,僧人修行、出行的法器,此處代指禪修境界。
此詩應為贈給法號'傳老'的高僧的戲謔之作。創作背景或為春日,詩人見春風催開花柳、萬物競秀,聯想到禪修境界中亦蘊含生機,故以'戲'筆寫來,將自然之景與禪理結合,表達對傳老修行境界的贊賞。
詩通過春日繁華與禪杖內蘊的對比,巧妙傳達'生機藏于禪修'的哲理,語言生動活潑,構思新穎,體現了詩人對禪理的獨特感悟與詼諧的表達風格。
撥亂資英主,開基自晉陽。一戎成大業,七德煥前王。炎漢提封遠,姬周世祚長。朱干將玉戚,全象武功揚。睿算超前古,神功格上圓。百川留禹跡,萬國戴堯天。既已櫜弓矢,誠宜播管弦。蹌蹌隨鳥獸,共樂太平年。
叢玕潑黛千峰色,急雨奔霆萬壑聲。莫訝祖師來入夢,祇應知我欲山行。
貪嗔汝鑊湯,愚癡汝地獄。劍樹及刀山,汝心皆具足。要以智慧水,洗此無明毒。凡圣路無多,正如手翻覆。
暮寒愁沁歌眉淺。棲梁夢燕如人倦。心事怕春知。多情占盡癡。折枝還試繡。指亂春綃皺。別易見應難。停針思萬端。
云滿南陽陌,書藏善和宅。行行重回首,無使歸思隔。
傲寒特地占春光,不是東皇用意偏。只恐百花羞見面,故教回避艷陽天。
處世紅塵五十八,混世獨存今始沒。時人若問吾歸處,掃盡云霞一輪月。
基構于今政十年,不容山竹暗行鞭。森然五筍自何出,盛矣文邦相與傳。
情一絲。恨一絲。和夢和煙化柳枝。春魂消盡時。人聲嘶。馬聲嘶。此別孤身那得支。分愁寄與誰。
來登延閣預時髦,出守名州領教條。已羨漢儒知吏事,要觀齊俗變風謠。雙旌前路方迢遞,八座家聲未寂寥。此去行須歸報政,鳴珂幾日造昕朝。
譬如臨明鏡,面目各相對。好者默自欣,丑者默自愧。唯鏡兩無情,光明常一體。若人心似鏡,成佛在彈指。
碌碌從人愧抱關,賞心應共鶴飛還。孤舟野水東西渡,落日長淮遠近山。神鼓乍喧香霧合,賓筵初散綠陰間。相思咫尺長相隔,一似河流九曲灣。
昨見春條綠,那知秋葉黃。蟬聲猶未斷,寒雁已成行。何處堪愁思,花間長樂宮。君王不重客,泣淚向春風。
別岸花孤裊,冰姿帶月痕。波沈花月影,疑是謫仙魂。
憑陵風雨上崔嵬,一見親公病眼開。似是前生師弟子,兩年今日入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