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庵
神龍掉尾歸,震眩猶用壯。幸哉救苦臺,觀門扼其吭。
連甍飛天都,階墀袤僅丈。郁然數株松,干霄氣崛強。
旁阿繚以周,迤折將焉放。岝崿勢乃奇,開拓議恐妄。
紆步陟高閣,已據云霄上。丹梯復百尺,巀嶪玉京傍。
兩腋挾雄風,鼓勇神自王。絕頂一趺坐,耳目得清曠。
登頓雖稍倦,筇杖喜無恙。
神龍掉尾歸,震眩猶用壯。幸哉救苦臺,觀門扼其吭。
連甍飛天都,階墀袤僅丈。郁然數株松,干霄氣崛強。
旁阿繚以周,迤折將焉放。岝崿勢乃奇,開拓議恐妄。
紆步陟高閣,已據云霄上。丹梯復百尺,巀嶪玉京傍。
兩腋挾雄風,鼓勇神自王。絕頂一趺坐,耳目得清曠。
登頓雖稍倦,筇杖喜無恙。
神龍擺尾歸去,余威震動仍顯雄壯。幸好有救苦臺,其觀門如扼住神龍咽喉。房屋相連直入天都,臺階不過一丈長。幾株蒼松郁郁蒼蒼,高聳入天氣勢倔強。山側環繞四周,曲折延伸不知去向。山勢險峻奇特,若想開拓恐是妄想。緩步登上高閣,已置身云霄之上。紅色階梯又有百尺,高聳在玉京山旁。兩腋生風,鼓足勇氣精神昂揚。在絕頂趺坐,耳目感受清新空曠。攀登雖稍感疲倦,幸喜竹杖安然無恙。
震眩:震動使人眩暈。用壯:施展其強大的威力。
觀門:道觀之門。吭:咽喉。
連甍:房屋連在一起。天都:指天空。
階墀:臺階。袤:長度。
干霄:高入云霄。崛強:同“倔強”,形容松的氣勢。
旁阿:山側。繚以周:環繞四周。
岝崿:山勢險峻的樣子。
丹梯:紅色的階梯。
巀嶪:高聳的樣子。玉京:神話中元始天尊的居處,這里泛指仙境。
趺坐:盤腿而坐。
登頓:指登山。筇杖:竹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游覽三陽庵時創作。當時詩人可能置身于大自然的奇景中,被三陽庵的雄偉壯觀和險峻所震撼,從而激發了創作靈感,以詩記錄下此次游覽的感受。
這首詩描繪了三陽庵的壯麗景色和攀登過程,主旨在于贊美自然之美和展現攀登的豪情。其特點是意境雄渾、描寫生動,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獨特感悟和高超的描繪能力。
危亭突兀戴鰲頭,俯視滄溟一勺浮。龍伯衣冠藏下府,梵王臺殿起中流。扶桑夜色三山日,滟滪江聲萬里秋。老我惜無吞海句,但磨崖石記曾游。
節腹羞浮食,徐行畏疾顛。仙須有癯相,貴亦出長年。莫放雙眉皺,休嗟兩鬢蓬。耆英圖里看,若個弟兄同。荊花開漸少,瓜蔓摘幾空。賴有長頭子,相從禿鬢翁。秧馬催予出,銅魚羨子分。無蓮照學士,有竹比封君。甫昔排閶闔,雄曾賦馺娑。而今行不得,切莫喚哥哥。
嶺外梅殘鬢欲星,孤琴搖拽越山青。只言姓字人間有,那得題名到御屏。
杜門燕坐閱黃庭,道在靈臺莫與京。少日忍貧吾志得,莫年為吏此身輕。始知軒冕有塵累,不似山林無俗情。絳帳先生應撫掌,南箕北斗只虛名。
寂歷芳臺古,天空野望長。雨晴閑樹出,雪盡粵山蒼。露蘚凝寒翠,煙花送斷香。御風人不見,徒此立斜陽。
破骨丹砂千萬枝。風舞翛然生夢驥,迷途不可窺。鏡中身、誰與期?
一壺兼一杖,獨行東墺里。稚子倚柴門,孤煙屋頭起。
林塘多勝趣,云物四時幽。山色供詩料,波香引釣鉤。高原收鴨腳,淺渚摘雞頭。剩有煙霞癖,無煩使者求。
田于何所,靳公之塘。公今何在,我田我耕。昔公未來,潮齧我堤。浩浩洪流,浸我稻畦。公之來兮志何壯,稽天之浸身以障。楗以木,填以壤,隱然長虹橫海上。潮安流,田有秋,溫人飽飯臥且收。靳公靳公胡不留。稽山摧,潮水歇,靳公之名乃可滅。
明月窺人長不寐。玲瓏偏照相思地。著身結習是纏綿,侵髓未。應憔悴。虛愿潛來無處避。
俗眼開爭折,花心抱自知。色新兼露至,香在有蜂隨。老病傷春日,乾坤倚杖時。落紅紛點點,忍把出群枝。
幸有和林酒一樽,地爐煨火為君溫。昔年相見興三嘆,此日臨行贈一言。士行莫忘直報怨,人情須信害生恩。而今躍入驚人浪,珍重風濤過禹門。
子輿嘗鑒井,子綦仍仰天。大哀在懷抱,誰歟使之然。達人解情理,曲鉤同直弦。至樂本無樂,試觀逍遙篇。
鵬程三萬里,別酒一千鐘。好景當三月,春光上國濃。
引軛方上牛,參旗正南舉。行行堠路明,忽在長平聚。踟躕念衰韓,不得守茲土。嫁禍于趙國,移師與秦拒。趙卒一以坑,秦兵肆攻取。惜哉廉將軍,制敵中見沮。遂令銳頭兒,殘暴踰猛虎。善戰服上刑,賜劍非弱主。咨爾頭顱山,委命復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