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參軍戎行
烽火起邊亭,赤書飛漢京。
良家微六郡,選騎出幽并。
窮秋塞草絕,殺氣正憑陵。
令嚴畏失道,刁斗晝夜驚。
風云布奇陣,追逐縱游兵。
一戰谷蠡馘,再戰骨都平。
三戰單于獲,長驅幕北庭。
洗兵臨瀚海,登封侈漢銘。
請纓酬素志,爵賞詎為榮。
但令麟閣上,千載垂雄名。
烽火起邊亭,赤書飛漢京。
良家微六郡,選騎出幽并。
窮秋塞草絕,殺氣正憑陵。
令嚴畏失道,刁斗晝夜驚。
風云布奇陣,追逐縱游兵。
一戰谷蠡馘,再戰骨都平。
三戰單于獲,長驅幕北庭。
洗兵臨瀚海,登封侈漢銘。
請纓酬素志,爵賞詎為榮。
但令麟閣上,千載垂雄名。
邊境亭障燃起了烽火,告急文書飛速傳往京城。良家子弟從六郡中選拔,精銳騎兵從幽州、并州出征。深秋時節塞外野草枯萎,肅殺之氣正盛。軍令森嚴,士兵們害怕迷失道路,刁斗聲晝夜不停讓人警覺。軍隊像風云變幻般布下奇陣,追逐敵軍時派出游兵。一戰斬殺谷蠡王,再戰掃平骨都侯。三戰擒獲單于,長驅直入到漠北王庭。在瀚海洗兵器,登山封禪刻下彰顯大漢功績的銘文。主動請纓以實現平素志向,哪里是為了爵位賞賜。只希望能在麒麟閣上,千載留下英雄之名。
邊亭:邊境上的亭障,用于瞭望和報警。
赤書:緊急的文書,因用紅字書寫,故稱赤書。漢京:漢朝京城,這里泛指朝廷。
良家:指家世清白的人家。微:選拔。六郡: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選騎:經過挑選的精銳騎兵。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陜西一帶,是出好騎手的地方。
窮秋:深秋。絕:枯萎。
憑陵:氣勢強盛,這里指殺氣很盛。
失道:迷失道路。
刁斗:軍中用具,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打更。
谷蠡(lù lí):匈奴官名。馘(guó):割下敵人的左耳計數獻功。
骨都:匈奴官名。
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
幕北庭:即漠北王庭,匈奴君主居住的地方。幕,通“漠”。
洗兵:洗凈兵器,指勝利。瀚海:北海,今貝加爾湖。
登封:登山封禪,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侈漢銘:大肆刻下彰顯漢朝功績的銘文。
請纓:主動請求擔當重任。素志:平素的志向。
詎(jù):豈,哪里。
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時曾將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畫像掛在麒麟閣,以表彰其功績。
鮑照生活在南朝宋時期,當時社會動蕩,戰亂頻繁。文人渴望通過從軍等方式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此詩反映了當時文人向往邊塞立功的普遍心態,鮑照借詩歌表達自己渴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勛、留名青史的愿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志向。其特點是風格豪邁,充滿陽剛之氣。在文學史上,它是南朝邊塞詩的代表作品,對后世邊塞詩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山有麓兮水有麋,石礌礌兮彼漁之。磯水有麋兮山有麓,樹翳翳兮彼樵之。谷波極目兮雙帆暮飛,我懷伊人兮渺不知其所之。采采蘭若兮充爾佩袆,弁之陽苕之滸兮來吾與歸。
吳越南去遠,萬峰青照杭。江流拍岸闊,海氣入城涼。落日菰蒲暗,行人禾黍香。天開地辟后,知歷幾興亡。阜物家家市,瀕湖處處園。童時今父老,夢里古乾坤。佛石千像在,風潮萬馬奔。誰予指新路,梧落故宮垣。
知主非常杖策從,務安黎庶攬英雄。炎光重振追前烈,合表云臺第一功。
昔聞石鼓在太學,鼓形穹窿石犖峃。髫年釋褐隨班行,未識研覃與揚搉。始官翰林歲分獻,晚以代祀觀尤數。我思古人不可見,健筆雄詞兩超卓。宣王謨烈繼成康,況有文章存古樸。是時風俗蓋渾灝,其臣拜誦俱堅確。勒功太廟告中興,講武岐陽猶獵較。于時旋凱奏綍歌,于時揚言播聲樂。靈祇地不愛圖書,列石天然謝雕琢。垂垂股折屋漏痕,隱隱昏星露芒角。初如淮徐振師旅,壯士當場鳴劍槊。又如申甫端冠紳,擯相聯階舞于箾。年深歲長世運改,誰向鴻荒究綿邈。嬴劉以后無此文,直與混沌分清濁。驟看筆勢尋風骨,細剔苔痕認斑駁。原拋野擲墮榛菅,冬經雪霜夏冰雹。疑隳大鼎存銘識,似毀明堂露榱桷。當時十鼓一為臼,猶幸農家事舂戳。愛惜應勞神護訶,搜尋不厭山磽確。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煩泣楚璞。圣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門護重幄。聞之興慕且興敬,以手摩挲防擊撲。我生學篆希前蹤,下視俗書羞齷齪。家藏舊本出梨棗,楮墨輕虛不盈握。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撐目昏眊。拾殘補缺能幾何,以一涓埃裨海岳。太原宋生生好奇,鐵筆為予親刻斫。吁嗟往者不復還,庶免方來盡漫剝。請從祭酒告諸生,誦此衣冠日薰濯。
水天淼淼道路阻,中心郁塞弗能吐。無用思用駑計愚,欲平不平蛙聲苦。暗渚愁生半夜潮,破窗秋灑一江雨。可憐夢斷故人蹤,獨對寒江憶終古。
棗花初落路塵香,燕掠麻池乍頡頏。一片云陰遮十頃,賣瓜棚下午風涼。
翚飛華構近青山,沙水重重罨畫間。孝感慈烏馴不去,神游化鶴杳難攀。縮茅誓許精誠徹,扳柏那禁涕泗潸。巖谷鶯花春似海,萊衣想象舞斑斑。
十載臺郎滯爾身,白頭重作嶺南人。祗緣汲黯憂時切,不信虞翻骨相屯。
泛舟出晴溪,溪回抱山轉。欲采芙蓉花,亭亭秋水遠。心非檣上帆,隨風豈舒卷。但得紅芳遲,何辭歲年晚。
恩容楚老護松楸,復得一龔從我游。講肄劇談兼祖謝,舞雩高蹈異求由。北尋五柞故未憖,東挽三楊仍有樛。陟巘降原從此始,但無瑤玉與君舟。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閑。蘚篆易鐘鼎,泉聲先佩環。禪從止水定,詩挽正風還。卻為午橋惜,惜無螺浦山。有錦雖當晝,無心侈賜銘。筇拖云際綠,箬戴雨中青。國老甘鄉老,臺星復客星。不須添入畫,麟閣自圖形。公相昔宜避,公閑今可從。分無先睹鳳,情有后凋松。一瓣今拈出,三熏敢不恭。誰書御李事,為我贊登龍。
盛春付流雨,馀情寄落英。萬萼驕新碧,誰復顧前塵。病里強坐起,扶杖立花陰。拾此繽紛色,感我愴涼心。當年十七八,長劍拂辰星。豈屑女兒態,為子注眸睛。輾轉勞塵里,浮漚起復沉。自顧猶昔我,人詫二毛生。與子共為客,相惜乃及今。念我今日淚,無責昔年人。
雙源仙路詎應違,天柱丹函跡未稀。海上報書三鳥至,洞中銜燭一龍歸。云穿曲磴苔常濕,風入懸房棟欲飛。頓覺羽翰生白日,山阿空笑薜蘿衣。
山水碧玲瓏,上方有臥龍。夕陽花影里,來聽一聲鐘。
江上新成第一樓,樓中勝槩冠南州。圖分太極乾坤定,水接扶桑日月浮。歌舞蕭條千古嘆,經綸虛薄半生憂。登臨卻益君親念,欲報深恩未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