艤舟當利港作
為問溪頭潮淺深,片帆長掛北歸心。
夜風吹雪曉尤怒,午日破云寒復陰。
江淮行役殊未已,京洛朋游安事尋。
何時穩坐飽粗飯,鼓腹東皋農父吟。
為問溪頭潮淺深,片帆長掛北歸心。
夜風吹雪曉尤怒,午日破云寒復陰。
江淮行役殊未已,京洛朋游安事尋。
何時穩坐飽粗飯,鼓腹東皋農父吟。
詢問溪頭潮水是深是淺,我揚起孤帆一心向北歸返。夜晚風吹著雪到清晨更猛,中午太陽破云后又寒又陰。在江淮間奔走行役沒完沒了,在京洛的朋友又去哪里找尋。什么時候能安穩地吃飽粗飯,像老農一樣在田野鼓腹而吟。
艤舟:停船靠岸。當利港:在今江蘇儀征。
為問:詢問。
殊未已:還沒有結束。
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陽。
鼓腹:鼓起肚子,指飽食。東皋:泛指田野。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江淮行役殊未已’推測,詩人可能在江淮一帶為生計或公事奔波,旅途艱辛,從而產生了對安穩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奔波行役生活的厭倦和對安穩田園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普通文人在生活困境中的心聲。
便年年、仙源依舊,天涯老盡崔護。亂紅一晌風前嫁,憔悴花枝無主。難遣處,那樹上、流鶯分付他何去。癡情漫訴。但嫩綠陰中,雨絲繚繞,流水學人語。還記得,香雪盈盈載路。緋霞天外齊吐。傷春只有花同我,悵說斜陽遲暮。嗟我誤,悔不動、啼鵑再四留春住。知花怨否。想魂化揚煙,和愁和煙,泥我畫船渡。
九重耳目寄諸公,何處炎荒久駐驄。許國本無身可計,救時還有疏堪封。行囊空照寒江月,歸夢先隨雪嶺鴻。我欲贈君無可贈,白云流水萬山中。
百鎰籯金數仞堂,何如盥手頌佳章。奪胎信自非凡劑,獻佛當知便放光。斤運向來車合轍,影斜還惜雁分行。衰年離緒誰禁得,鏡里新絲莫計長。小家茨竹即為堂,暇訪深林索豫章。平日床頭但周易,看人筆落便靈光。庳隆賦質嗟多樣,良楛論材要當行。莫向黔婁問奇貨,長沙舞袖可能長。
憶昨長安元夕來,五侯弦管上樓臺。已見炬如千樹列,更看燈似百花開。
絳衣仙子馭青鸞,飛下仙家白玉壇。翠黛不禁秋睡困,粉香猶怯曉妝寒。云生綵樹愁成夢,月滿珠簾病憶看。嬌艷正防風露重,紫絲那惜護朱闌。
傷心烽火路千盤,破屋空山歲又闌。金盡囊空愁日暮,兒啼妻病怯宵寒。依人蹤跡難分白,報國心情只寸丹。聞道將軍橫海出,伏波前月已登壇。
盡把描花舊帖焚,瑣窗初遇薛靈蕓。從今若得金針度,繡出鴛鴦更示君。縹緲瓊樓聳碧空,簫聲鶴背好乘風。相期凡骨金丹換,痛下千年洗伐功。
樓上望桑梓,依然見舊居。廣居君認得,何處是吾廬?
廊廟江湖兩不關,休休聊博此生閒。花繁東閣迎風折,竹過西墻帶雨刪。塵夢不飛應似水,吟肩孤聳好如山。一官我愧匡時術,回首因君幾厚顏。
嶺外寒偏劇,窮陰起穗城。風將南雪散,雪以北風成。漢臘先人重,蠻方本業輕。明年還隴畝,且喜立春晴。生菜高堂獻,春盤稚子分。花寒愁早發,鶯好喜先聞。煖以圍爐得,香宜水熟薰。貧家多緤布,風雪莫紛紛。兼旬愁雨濕,一夕喜風和。未暖梅香少,將春鳥語多。遺人能老大,舊事尚悲歌。心以須眉壯,菱花奈我何。
笛里尋春起。恁匆匆、江東客到,落花天氣。水樣年華塵樣事,汗漫湖山能幾。況蠟屐、漸難料理。十載蘇堤楊柳約,問鬖鬖、今日撩人未。攀折處,可儂意。朝來幾遍欄干倚。惱無端、煙孱雨困,和愁難寄。芳草西南湖寺路,應盼青絲游騎。誰與說、春歸容易。把酒無聊尋燕子,訴東風、不解儂來意。還暗祝,明朝霽。
天有冬夏,人有二黃。
世臣分敢比山林,顏樂于今久繹尋。隨柳傍花如有意,行云流水卻無心。小西湖畔波濤杳,宴樂亭前竹木森。未到朱陵天廣大,休將意見測高深。
老僧方丈本蕭條,地占東南景自饒。天際孤巖藏暮靄,云間雙塔倚晴霄。石潭過雨魚龍躍,松徑經春燕雀驕。盡日流連忘卻醉,東風送晚酒初銷。
交情凜凜久彌堅,游舊何人似子賢。別去漂零各天末,喜今譚笑復樽前。德人政用寬幽獨,歸路胡宜更后先。彈壓山川須妙語,不妨排日為君編。簿書叢里久囚拘,鷗鷺群邊忽自如。白傅已甘多病過,安仁況復悼亡馀。歸田且辦充腸米,遮眼非無插架書。如子功名方迫逐,未應偕我問樵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