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七首 其三十
洞徹是非如夢幻,
轉身未免墮深坑。
須知別有通霄路,
不許時人造次行。
洞徹是非如夢幻,
轉身未免墮深坑。
須知別有通霄路,
不許時人造次行。
徹底洞察是非如同夢幻泡影,若有所執著而轉身,難免會陷入困境。要知道還有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但不允許世人輕率地去行走。
洞徹:透徹地了解。
造次:輕率、魯莽。
此偈頌為佛教禪語類作品,創作背景應與佛教的修行和對世人的教化相關。佛教強調對世間事物本質的洞察,認為是非等世俗觀念皆為虛幻。作者可能是在向世人傳達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真正解脫的理念,勸誡人們不要被虛幻的是非所迷惑。
這首偈頌主旨是勸人擺脫對世俗是非的執著,探尋解脫之道。其特點是用簡單的語言闡述深刻的佛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起到了傳播教義、警醒世人的作用。
月掛墻頭楊柳枝,繁燈爛漫玉琉璃。
綺羅盡學宮粧樣,歌舞休傳外國詞。
滿路競看花灼灼,故京誰念黍離離。
他年同侍傳柑宴,記取樓前擲果時。
脈虛非別癥,身坐蠹魚癡。
造物不青眼,江湖此白眉。
近年書不至,遠宦夢相隨。
遣病無他囑,加餐誦杜詩。
一日懷人三閱秋,白鷗飛去水悠悠。
江山磨盡古今事,風雨送來天地愁。
蝸喜自沿商隠壁,燕歸錯認仲宣樓。
笛聲只在欄干曲,須向西鄰高處求。
云解雪初晴,青山依舊青。
水涵霜夜月,梅落曉天星。
造物無今古,人生幾醉醒。
倚樓吟未足,更上武林亭。
久住深山里,相忘物外形。
逢人出好語,入定掩殘經。
古字碑成軸,名詩榜作屏。
欲知祖師意,柏樹在中庭。
六載館杭州,重來訪舊游。
山中才過雨,客里又驚秋。
嵐氣蒸衣濕,泉聲激石流。
功名苦行役,羞見渡頭鷗。
幾度西郊餞馬塵,曾將尺素托文鱗。
荷杯酌盡開懷酒,柳線縈回有腳春。
瘴海自多流落客,陽關少見別離人。
出門有礙何為者,徒負江湖老大身。
除將吟卷外,琴與鶴相隨。
問寺路猶遠,入山僧未知。
鳥靈巢佛塔,猿飲掛藤枝。
陵谷幾遷變,道傍橫古碑。
紅花濯錦織前山,日暖啼鶑春晝閑。
空院古廊風寂寂,僻居幽谷水潺潺。
宮移舊曲新翻譜,酒暈濃愁淺帶顏。
同調賦詩吟思苦,匆匆急遞走囊慳。
江湖歲月易銷磨,振錫歸來鬢欲皤。
性懶吟編多散逸,門閑俗客少經過。
虛檐破處懸蛛網,落葉空中見鳥窠。
一片師心誰會得,半窗竹影綠婆娑。
靜坐求心印,傳經續祖燈。
因吟呈佛句,方悟在家僧。
蕓葉熏薝卜,枝辭剪葛藤。
自從罵師后,無話可參承。
疎拙本天性,束書歸舊林。
世人皆失笑,泉石自知心。
山柿紅猶澀,池魚靜亦沉。
于中觀物意,吾道樂彌深。
田可耕兮圃可蔬,幾年夢不到亨衢。
山林受用琴書鶴,天地交游風月吾。
事變無涯人老矣,死生有命汝知乎。
客來時復一杯酒,盡作鱸鄉醉隠圖。
庵居天半壁,古道擬山陰。
風勁松須落,石高泉眼深。
鐘聲清嶂合,幡腳翠嵐侵。
二妙堪名世,詩人曾賞音。
園林深處綠成堆,更著松陰一徑苔。
煙欲過墻風約轉,水將爭港石沖回。
斷云收雨鳩呼婦,嫩麥盈堤雉應媒。
獨有殘紅春不管,等閑飛入酒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