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慈圣光獻皇后二首 其一
四紀坤儀正,三宮冊號尊。
蚤還明辟子,坐見太平孫。
治誥遺神幾,廞衣出寢門。
如何天下養(yǎng),難駐白云軒。
四紀坤儀正,三宮冊號尊。
蚤還明辟子,坐見太平孫。
治誥遺神幾,廞衣出寢門。
如何天下養(yǎng),難駐白云軒。
皇后母儀天下四紀之久,在三宮中冊號尊貴。早早歸還朝政給皇帝,親眼見到太平盛世的皇孫。治國的誥命還留在神案上,她的壽衣移出了寢門。為何以天下奉養(yǎng),也難留住她遠去的腳步。
四紀: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四紀即四十八年。坤儀:指皇后的風范。
三宮:一般指皇帝、太后、皇后。冊號尊:冊立的封號尊貴。
蚤:通“早”。明辟子:指皇帝。
治誥:治國的誥命。神幾:神案。
廞衣:壽衣。
白云軒:這里借指皇后仙逝。
慈圣光獻皇后即曹皇后,宋仁宗第二任皇后。此詩應是在曹皇后去世后創(chuàng)作,當時宋仁宗已去世,宋神宗在位。曹皇后一生賢德,輔佐多位皇帝,去世后眾人對其敬重有加,作者寫詩表達哀悼。
這首挽詩主旨是哀悼慈圣光獻皇后。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高度贊揚皇后的功績與品德。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對皇后的尊崇及挽詩的創(chuàng)作風格。
青山長寂寞,南望獨高歌。
四海故人盡,九原新壟多。
西沉浮世日,東注逝川波。
不使年華駐,此生能幾何。
窮秋幾日雨,處處生蒼苔。
舊國寄書后,涼天方雁來。
露繁山草濕,洲暖水花開。
去盡同行客,一帆猶未回。
日暖上山路,鳥啼知已春。
忽逢幽隱處,如見獨醒人。
石冷開常晚,風多落亦頻。
樵夫應不識,歲久伐為薪。
一聽游子歌,秋計覺蹉跎。
四海少平地,百川無定波。
共驚年已暮,俱向客中多。
又駕征輪去,東歸事若何。
窮邊足風慘,何處醉樓臺。
家去幾千里,月圓十二回。
寒阡隨日遠,雪路向城開。
游子久無信,年年空雁來。
江草暖初綠,雁行皆北飛。
異鄉(xiāng)那久客,野鳥尚思歸。
十載過如夢,素心應已違。
行行家漸遠,更苦得書稀。
數(shù)歇度煙水,漸非塵俗間。
泉聲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石路幾回雪,竹房猶閉關(guān)。
不知雙樹客,何處與云閑。
南北行已久,憐君知苦辛。
萬家同草木,三載得陽春。
東道聽游子,夷門歌主人。
空持語相送,應怪不沾巾。
行子與秋葉,各隨南北風。
雖非千里別,還阻一宵同。
過盡少年日,尚如長轉(zhuǎn)蓬。
猶為布衣客,羞入故關(guān)中。
長安清渭東,游子跡重重。
此去紅塵路,難尋君馬蹤。
昔時輕一別,漸老貴相逢。
應戀嵩陽住,嵩陽饒古松。
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飛來南浦樹,半是華山云。
浮世幾多事,先生應不聞。
寒山滿西日,空照雁成群。
北風吹楚樹,此地獨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隨湘水流。
涼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無成空白頭。
樓下長江路,舟車晝不閑。
鳥聲非故國,春色是他山。
一望云復水,幾重河與關(guān)。
愁心隨落日,萬里各西還。
青門聊極望,何事久離群。
芳草失歸路,故鄉(xiāng)空暮云。
信回陵樹老,夢斷灞流分。
兄弟正南北,鴻聲堪獨聞。
多才與命違,末路隱柴扉。
白發(fā)何人問,青山一劍歸。
晴煙獨鳥沒,野渡亂花飛。
寂寞長亭外,依然空落暉。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