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二首 其三
此心清凈本無瑕,
只為貪求被物遮。
突出眼睛全體露,
山河大地是空華。
此心清凈本無瑕,
只為貪求被物遮。
突出眼睛全體露,
山河大地是空華。
人的心本來清凈沒有瑕疵,只是因為貪求外物而被蒙蔽。若能洞察本質,就會發現山河大地都如夢幻泡影般虛幻。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
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
空華:即空花,佛教用語,指虛幻不實的景象。
偈頌多為佛教高僧用于闡述佛法教義。此詩創作背景應與佛教修行、弘法相關,旨在勸誡修行者去除貪念,回歸清凈本心。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考證。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教的空觀和清凈心思想。其特點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深奧佛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對后世佛教修行者有啟發作用。
洞簫宮前有狂客,雙眼直嫌天地窄。甕中釀熟葡萄漿,養得身輕好顏色。興來為我吹玉簫,縹緲一聲生泬寥。驚鸞跱鵠不自定,游絲落絮隨風飄。高情遠思游碧海,此豈肯受王門招?笑言學簫二十載,家業凋零心不悔。要須吹上鳳凰臺,白日羽儀生五彩。
河朔雪深思愛月,并門春暖詠甘棠。
黃鳥聲中酒肆,綠楊影里漁蓑。隔舍村翁泥飲,隨身豎子徵歌。
某生詠句必稱醪,不信詩能借酒豪。非是風流疏放種,千杯下肚也難掏。
江西人物勝,初未減前賢。公獨為舉首,人誰敢比肩。時雖在廊廟,終亦返林泉。今日西川路,臨風更弦然。
鴻雁南北飛,萬里相追隨。鄞江有楊氏,兄弟不相違。伯兄富文學,早被名跡羈。廿年走京國,一命官海涯。祿薄不自給,季弟力又持。中道遽淪謝,肺肝為之摧。仲兄守棄梓,奄奄就衰頹。努力理門戶,力盡不言罷。弟也乃如此,豈特情怡怡。遂令鄉邦重,亦感皇大知。天知錫遐壽,遐壽過期頤。孰謂彼卒遠,鑒照良不遺。相尤鬩墻者,視此將何為。
除草本難盡,根子互生成。請觀耰鋤后,私得雨露情。庭除日夕間,眾綠復交盈。蘭蕙皆滅跡,蕭艾欣得朋。中為蚊蚋居,蛇蟒亦橫行。濕積地道敏,氣惡暑熱蒸。陷足罥衣裾,賓階苦趨迎。每被客嘲誚,愛物實沽名。不察僮奴懶,亦柰易發生。朝來奮一薙,頓令心目清。聊快頃暫間,未保終絕萌。因以悟小人,難去類相縈。匪特去云難,尚有怨誹并。從茲謝庭草,甡甡漫爾榮。
焰吐蘭膏映水晶,澄泓不動一漚輕。天星影落冰壺夜,神汞光凝火鏡明。碧暈浮春丹氣濕,紅云泛煖玉華清。游魚不覺三更冷,飛入琉璃井底行。
看人出著笑人低,及至當枰卻自迷。角上僅全輸了腹,東邊才活喪于西。欲裝劫去多難補,待算征來恰又提。天下未應無妙手,勸君莫愛墨狻猊。
扶筇獨上斗雞亭,俯瞰平郊望眼明。路入洧川寒曉斷,山連新鄭暮云橫。煙生茅屋人家少,風起沙崗雁陣驚。況是老年多抱疾,豈堪登眺重傷情。
松菊依然繞舊廬,西風歸興動鱸魚。歸來有酒輒成醉,旋摘秋園雨后蔬。
蹇人欲上山,秦帝欲上天。假令天可上,地上少人煙。
哀樂中年苦未休,國仇家難集心頭。曾憑律呂寫春秋。好友相呼難并駕,清名未損更何求。退閑歲月已無優。
先師無戲論,一笑定千秋。白雪難同調,青云誰見收。春風吹細草,明月照行舟。魯國多男子,幾人居上頭。
春風孤棹遠經過,千古繁華逐逝波。楚地江山今尚在,隋堤楊柳已無多。璚花臺古游仙往,芍藥廳荒牧豎歌。二十四橋明月夜,吹簫人去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