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丞凱歌四首 其一
大將桓桓誓水軍,
炎荒千里凈妖氛。
洗兵海角亭邊月,
捲甲銅船湖上云。
大將桓桓誓水軍,
炎荒千里凈妖氛。
洗兵海角亭邊月,
捲甲銅船湖上云。
大將威嚴地誓師水軍,炎熱荒涼的千里之地清除了妖邪之氣。在海角亭邊的月光下清洗兵器,收起鎧甲的銅船如湖上的云。
桓桓:威嚴勇武的樣子,出自《詩經·魯頌·泮水》‘桓桓于征’。
炎荒:指南方炎熱荒涼的邊遠地區。
妖氛:代指叛亂或外敵的囂張氣焰。
洗兵:洗去兵器上的血污,指戰爭結束,軍隊休整。
捲甲:收起鎧甲,形容戰事平息,軍隊卸下裝備。
銅船:可能指堅固的戰船,或裝飾有銅制部件的船只,體現軍容整肅。
此詩應為明代詩人為慶賀吳中丞(巡撫)率軍平定南方叛亂勝利而作。明代南方常有邊患或地方叛亂,詩中‘炎荒千里凈妖氛’反映了平叛后邊疆的肅清,體現當時對安定的渴望與對勝利的歡呼。
全詩以簡練筆觸勾勒平叛勝利場景,從誓師到蕩寇,再到休整,層次清晰;意象壯闊,情感昂揚,既展現軍事威嚴,又暗含對和平的珍視,是一首典型的勝利頌歌。
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
池晴龜出暴,松暝鶴飛回。
古井碑橫草,陰廊畫雜苔。
禪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
來時猶暑服,今已露漫漫。
多雨逢初霽,深秋生夜寒。
投人心似切,為客事皆難。
何處無留滯,誰能暫問看。
遠公傳教畢,身沒向他方。
吊客來何見,門人閉影堂。
紗燈臨古砌,塵劄在空床。
寂寞疏鐘后,秋天有夕陽。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發人。
亂山孤驛暮,長路百花新。
終歲行他縣,全家望此身。
更思君去就,早晚問平津。
暮年從遠謫,落日別交親。
湖上北飛雁,天涯南去人。
夢成湘浦夜,淚盡桂陽春。
歲月茫茫意,何時雨露新。
繩床茅屋下,獨坐味閑安。
苦行無童子,忘機避宰官。
是非齊已久,夏臘比應難。
更悟真如性,塵心稍自寬。
津亭一望鄉,淮海晚茫茫。
草沒棲洲鷺,天連映浦檣。
往來通楚越,旦暮易漁商。
惆悵緘書畢,何人向洛陽。
相送臨漢水,愴然望故關。
江蕪連夢澤,楚雪入商山。
語我他年舊,看君此日還。
因將自悲淚,一灑別離間。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云異我曹。
世間無近遠,定里遍曾過。
東海經長在,南朝寺最多。
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
今日忘塵慮,看心義若何。
照耀天山外,飛鴉幾共過。
微紅拂秋漢,片白透長波。
影促寒汀薄,光殘古木多。
金霞與云氣,散漫復相和。
半偈留何處,全身棄此中。
雨余沙塔壞,月滿雪山空。
聳剎臨回磴,朱樓間碧叢。
朝朝日將暮,長對晉陽宮。
不語焚香坐,心知道已成。
流年衰此世,定力見他生。
暮雪余春冷,寒燈續晝明。
尋常五侯至,敢望下階迎。
謝公為楚郡,坐客是瑤林。
文府重門奧,儒源積浪深。
壺觴邀薄醉,笙磬發高音。
末至才仍短,難隨白雪吟。
清冬賓御出,蜀道翠微間。
遠霧開群壑,初陽照近關。
霜潭浮紫菜,雪棧繞青山。
當似遺民去,柴桑政自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