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僧房
臨水登山路,重尋旅思勞。
竹陰行處密,僧臘別來高。
遠岫明寒火,危樓響夜濤。
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臨水登山路,重尋旅思勞。
竹陰行處密,僧臘別來高。
遠岫明寒火,危樓響夜濤。
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沿著水邊踏上登山的道路,再次探尋旅途的思緒令人疲憊。行走之處竹林的陰影濃密,僧人自別后修行的年歲又增長了。遠處的山巒上閃現著寒夜的火光,高樓在夜里傳來濤聲。因悲秋而難以入眠,明月照上了眾多的小船。
旅思:旅途的思緒。
僧臘:僧人受戒后的年歲。
遠岫:遠處的山巒。
危樓:高樓。
千舠:眾多的小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旅途中重游甘露寺僧房,當時或許正值秋季,看到眼前的景象,觸發了內心的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旅途勞頓和悲秋的孤寂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清幽孤寂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出色的寫景能力。
暮春疲馬踏苔痕,剝啄空敲竹下門。高士亦知嗔俗客,塵蹤應愧負芳園。偶依幽處聊澄慮,忽對殘花欲斷魂。卻憶春風紅紫爛,名亭錦瑟倒金樽。
終南天大阻,萬里翠氤氳。去歲樊川酒,來君紫閣云。英辭金石奏,初服蕙蘭薰。四坐方流月,驪駒惜已分。
青山不用白云朝,白云不用青山管。云常在山山在云,青山自閑云自緩。
吐蕃部落久相親,賣果時時到市闉。恰似春深梁上燕,自來自去不關人。
露滴研朱點璧藏,謾勞珍重護蕓香。未經觸手開前卷,遽已翻朱過別行。老大厭觀偏亂眼,兒童初讀不成章。年來再閱新經典,點點丹砂潤玉漿。
陌頭輕雨浥黃埃,遠道春旂度嶺來。楊老城邊逢客去,吳公陂下憶花開。繡衣持斧憐南徼,畫省焚香夢北臺。溪洞頻年猶報警,候人漫自送馀杯。
完貞容易撫孤難,嫠婦亡臣一例看。戀闕有心年命短,清秋誰復念高寒。
翠紅翼翼寶坊閒,曾入瑤宮白玉闌。飛上朝陽瑞天下,靈根變化本無難。
瑤華一夜滿長安,拂晚鹴裘愈覺寒。地接陰涯全積聚,路當陽處盡消殘。烹茶未許陶家掃,詠絮從教謝女看。遙望鐘山霄漢際,迥臨金闕玉龍蟠。
漢水之清,其石粼粼。仁壽公來思,漢水則清。漢水之濁,其洄澳澳。仁壽公往思,漢水則濁。農耰于野,不蹂一苗。賈馳于郊,不驚一毛。公在襄陽,民生逍遙。公來自東,襄民蹙蹙,止公毋西。公來自吳,襄民蹙蹙,止公毋蜀。金我襄城,湯我漢江。春我之筐,秋我之箱。我耄皤皤,公昔年之,而曷捐之。我孩嬰嬰,公昔體之,而曷置之。日月躞躞,勿黧公色。霜露烈烈,勿華公發。公發勿華,我生則遐。吁彼蒼天,佑我皇家。
時清不必須,驥足喜長途。為問關門吏,何曾識棄繻?
雖老未龍鐘,籬邊菊滿叢。乍涼天氣好,里闬正過從。景好身還健,天晴路又乾。小車芳草軟,處處是清歡。
楚江一笛,甚勞勞吹我,去舟如葉。已是漢南秋色晚,況又懷鄉時節。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殘僧朔。東坡去后,暗潮猶自嗚咽。攜手更上層樓,黃州鏡里,晴靄橫孤堞。輸與西來今夜鶴,管領蘆邊斜月。平野荒罾,亂峰寒燒,回首添凄切。哀弦重奏,酒人還是輕別。
憶昔辭兄謁上京,喜逢四海豁清平。生成自是君恩重,溫飽由來世慮輕。千里浮萍成浪跡,百年常棣見深情。傷心寒食仙槎路,清淚何因到祖塋。
沙彌若來。高座逢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