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古詩十首 其三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歲晏薇亦盡,饑來何所為。
坐飲白石水,手把青松枝。擊節獨長歌,其聲清且悲。
櫪馬非不肥,所苦??{維?;旷狗遣伙?,所憂竟為犧。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饑。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歲晏薇亦盡,饑來何所為。
坐飲白石水,手把青松枝。擊節獨長歌,其聲清且悲。
櫪馬非不肥,所苦??{維?;旷狗遣伙?,所憂竟為犧。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饑。
清晨去采山上的薇菜,傍晚還去采山上的薇菜。年末薇菜也采完了,饑餓到來時能做什么。坐著喝著清冽的白石泉水,手里握著青松的枝條。打著節拍獨自長聲歌唱,那聲音清脆而又悲切。馬廄里的馬并非不肥壯,苦惱的是常被繩索束縛。圈養的豬并非不飽食,擔憂的是最終成為祭祀的犧牲。邊走邊唱這支曲子,用來安慰常常受餓的自己。
歲晏:年末。
薇:野豌豆,嫩莖葉可食用,古代常作為充饑野菜。
縶(zhí)維:束縛,拴系。
豢(huàn)豕:圈養的豬?;浚桂B牲畜。
犧: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牲畜,此指被宰殺的命運。
此詩為白居易《續古詩十首》組詩之一,約作于其早期關注民生的階段。詩人通過觀察民間疾苦,以饑民采薇充饑的日常為切入點,反映災年中百姓的生存困境,表達對底層民眾的深切同情。
全詩以饑民采薇不得、饑寒交迫的生活為線索,通過‘采薇’‘飲水’‘長歌’等細節刻畫,展現了底層民眾的生存艱辛;又以‘櫪馬’‘豢豕’作比,暗喻被束縛、被役使的命運,深化了對苦難的思考。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體現了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主張。
幾年飛挽佐東征,凱奏才聞入帝城。島嶼鯨鯢千浪息,絲綸日月萬方明。休誇校獵長楊館,但聽鐃歌細柳營。不是舞干能格遠,勛名誰解動公卿。
洛陽二三月,桃李爭芳菲。朝隨春陽媚,暮逐東風飛。山中有古木,叢竹相因依。蒼然抱貞固,不為霜霰欺。由來君子心,流俗那能移。
匡贊之士或從漁釣,云雨之才乍嘆幽谷。尋芳者追深徑之蘭,識韻者探窮山之竹??嗣髌涞仑曇匀?,樹之風聲言于九牧。協用五紀風若從事,農用八政甘作其谷。殊風共軌見之周南,異畝同穎聞之康叔。祁寒暑雨是無胥怨,天覆云油滋焉滲漉。幸無謝上古之淳人,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芙蓉夾岸香風起,遙憶美人千萬里。有意相逢竟不逢,霞光倒醮秋江里。金缸不照別離心,瑤琴獨彈清思徵。漏滴銅壺五夜鐘,聲聲乾鵲報新喜。
爛漫春游,人生行樂,山水夷猶。昨夜河陽,今朝修武,明日懷州。平生雅興難酬,信轡去、東風紫騮。問酒花村,題詩松寺,飛夢蓬丘。
扭捏人兒牽手,轉找沒人地走。一見熟人來,羞面還遮楊柳。然后,然后。突兀被親一口。
丹鳳翔金鼎,蒼龍戲玉池。心源澄似水,鼻息細於絲。枕上山川好,壺中日月遲。神仙學道者,那許小兒知。
天淡瀟湘南北家,花隨流水水流花。一竿明月何人會,又逐虛船過白沙。
從來吾道本虛公,雒蜀何因有異同。端禮門前書姓氏,原來都在黨碑中。
借蔭知憐獨,分錢似念饑。兩年為客倦,一葉敢言微。干聳晨暉滿,叢深眾鳥歸。社枌思郁郁,宮柳共依依。彼樹猶如此,人情何太稀。
青山疊疊起汀沙,幽鳥驚人噪古槎。竹葉受風樅甲刃,松膏流地蟄龜蛇。愛閒正喜逢僧話,乘興何妨到酒家。飲罷相攜磨石壁,淋漓醉墨半攲斜。一片湖光凈見沙,晚來閒上釣鳊槎。山橫平野堆寒玉,水繞孤城綰臥蛇。遙認茶煙知禁苑,忽聞機杼得人家。夕陽歸路西風急,笑倩旁人整帽斜。
越王宮,春風起。何處散芳塵,垂楊沙徑里。舞羅衣,揮鳳尾。鳴鸞簫,發貝齒。懷洞庭,悲帝子。海波竭,彭鏗死。羲和影,如流水。
下弦今夜月,隱影半規明。以雪光微食,因風影又生。江連云漢瀉,天與水燈平。不寐憐蟾兔,殘時更有情。
竹樽無酒滌深愁,石鼎烹茶泛淺甌。卻恨千門同此夕,不緣雙鬢易悲秋。
古閣秋氣清,千里滅煙霧。連山開云秀,頹城斷行路。殘僧戍荒齋,寒鳥落高樹。中多故人情,停杯日空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