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歙州興唐寺
山橋通絕境,到此憶天臺。
竹里尋幽徑,云邊上古臺。
鳥歸殘照出,鐘斷細泉來。
為愛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山橋通絕境,到此憶天臺。
竹里尋幽徑,云邊上古臺。
鳥歸殘照出,鐘斷細泉來。
為愛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山間小橋通向幽絕之境,來到這里便想起天臺勝景。在竹林中探尋幽靜小路,沿著云霧登上古老高臺。鳥兒歸巢時夕陽殘照顯現,鐘聲停歇后細泉之聲傳來。因為喜愛清澈溪水中的明月,所以決定停留一晚才返回。
絕境:幽絕之境。
天臺:天臺山,以風景秀麗著稱。
殘照:夕陽的余暉。
隔宿:隔夜,停留一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游覽歙州興唐寺時,被當地清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閑適、陶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興唐寺的清幽景色。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營造出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出色的描繪能力。
萬柳何年植,枝枝凈隔塵。堂猶名閱武,苑欲借宜春。滌器非寒士,當壚亦麗人。金丸穿葉巧,寶屧墜花新。屈指西師入,能舒翠黛顰。
當年謾作嵩山想,末路難回瘴海身。斜日西風總如昨,風流只欠倚欄人。
霓節行空,映萬頃玉煙,佇寒凝白。素輝多處,知在誰家瑤席。有人正、傷別傷秋,剩趁歌伴酒,翠鬟偷泣。甚時說與,雁斷魚沉消息。尋思十年夢影,夠教人瘦損,教人凄惻。那堪羽裳曲改,銀橋塵隔。莽天涯、冷蓬亂荻,都不是、瀛壺舊色。悲調漫擪,殘枝外、何限驚翮。
莫尊乎天,莫親乎父。既享既侑,誠申禮舉。戛擊堂上,八音始具。天子億齡,飲神之胙。
惜春曾向吳船宿,酒渴吳姬夜破橙。驀聽郎君呼小字,轉頭含笑背銀燈。
菊似靈均帶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西風籬落甘清苦,不愛春光只愛秋。
千巖夜半風雨裂,古劍斫石生銅折。寒潭影動月崢嶸,碧蘚淋漓老蛟血。
朔雪砭肌,東風浹髓。不由中酒人憔悴。丁香暗結雨中愁,相思滴盡枝頭淚。恨積巫山,情隨湘水。斑斑點得殘妝碎。待將濡墨染霜毫,緘情漫寫鴛鴦字。
月才天際半輪明,早有龍吟虎嘯聲。便好用心修二八,一時辰內管丹成。
幽人默相感,沖雨命籃輿。樹暗城西路,云深水北居。添衣攜短褐,共飯洗芳蔬。庭鶴聲誰警,潭龍氣自噓。對眠清榻冷,立語暮鐘疏。世事堂堂夕,山中夢熟初。
乘槎遠引神仙客,萬里清風上海濤。回首不知沙界小,飄衣猶覺色塵高。須彌有頂低垂日,兜率無根下戴鰲。釋梵茫然齊劫火,飛云不覺醉陶陶。
種桃臨玉井,裁勝刻金花。借問此何處,昆山王母家。
園林標帝闕,水石麗神州。入座慈云動,登壇法雨流。三乘歸獨詣,二酉入窮蒐。彩筆詞人聚,緗縑學士留。逡巡成要略,寒賤失雕鎪。
停云待雨,漠漠春無主。昨日思量今日誤,魚浪賺人良苦。愁來無緒無端,有誰妙解連環。些子東風殘夢,如何爾許縈牽。
名著中書省,曾誇戰捷還。遺功尤未泯,末路已驚難。鋒力慚新銳,衰頹類老殘。猶思疇昔遇,橫掃涌濤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