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江
勾漏山前一色秋,
蘋花開處送孤舟。
人言湘水偏流北,
不道漓江亦北流。
勾漏山前一色秋,
蘋花開處送孤舟。
人言湘水偏流北,
不道漓江亦北流。
勾漏山前一片秋色,在蘋花開放的地方送別孤舟。人們都說湘水偏向北流,卻不知漓江也是向北流淌。
勾漏山:在今廣西北流市東北。
蘋花:一種水生植物的花。
湘水:即湘江,湖南省最大河流。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廣西北流江邊送別友人時所作。當時詩人目睹秋景,看到江水北流,觸發了內心的情感,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送別之景,抒發送別情感,同時對江水北流現象發出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地域特色與情感。
一上云山思便幽,長松怪石坐淹留。乘風直造神仙窟,零落煙霞滿杖頭。
浪喜燈花落又生,夜寒頻放剪刀聲。游鴻不寄征夫信,顧影娉婷無限情。
雨后衡門立,郊坰晚氣清。鴨頭流水凈,魚尾斷霞赪。并舍開新釀,平疇餉晚耕。微吟扶楖栗,信步自閒行。
簾深氈擁入嚴霜,一夕懷人古月堂。散步長廊多落葉,挾書講舍易斜陽。園中水木憑誰記,別后須髯應更長。細數歡悰已陳跡,問君何寄慰蕭涼。
擾擾夢中身世,白駒過隙,多少時光。使盡機關方寸,不暫清涼。蓄奸邪、更移鹿馬,執迷網、顛倒玄黃。最堪傷。死生汨沒,苦海茫茫。難忘。恩繩愛索,火坑塵網。利鎖名韁。一向貪饕,不知青鬢染秋霜。覆焦隍、空爭駭鹿,多岐路、謾逐亡羊。自徊徨。白云深處,一炷心香。
帝胄英英秀本支,名駒千里眾難睎。馳聲小選衣冠地,振職中臺政事機。禮樂光華持節寵,綸恩獻納賜環歸。朝廷俊杰如公少,準擬重來伴紫微。
喜聽吾皇早視朝,金門鑰啟玉衡高。陽和初動消寒律,瑞雪時來點曙袍。鳳吹聲還隨近遠,獸爐煙不動纖毫。元臣經國渾馀事,更出瓊葩壓俊髦。
銜書青鳥忽飛臨,紙上淋漓一顆心。躍躍真由君挖出,怦怦直為我呻吟。包含滄海容流量,迸發啼鵑帶血音。昔未全窺今細審,孤燈永夜淚沾襟。
汴水高懸百萬條,風清兩岸一時搖。隋家力盡虛栽得,無限春風屬圣朝。
香山正在岷山麓,一派流泉萬竿竹。
碧浮春蓋,黃點秋旗,細芳泛月。露委殘釵,煙梳高髻曾戲折。幾度宿寄山房,□曲塵云屑。香入蜂須,蜜房風味應別。芻酒浮湯,愛霏霏、粉黃清絕。嫩苞新子,憑誰香歌五粒。只怕東風吹盡,長蕭蕭黃發。獨鶴歸來,滿庭零亂金雪。
少睡多宵坐,占星看碧虛。病根常撿點,客氣久消除。清有焚香癖,臞因服藥疏。眼前書未讀,肘后看方書。
江頭沙磧正交舟,江上懷人百戰憂。力屈杲卿生罵賊,功成諸葛死封侯。波濤洶洶鯨橫海,天地寥寥鶴怨秋。若使臨危圖茍免,讀書端為丈夫羞。
腐儒生計破天慳,行樂端能出冷閒。酒渴盤空煮秋菊,燈殘風吼畫寒山。絕憐一載同形影,似與孤云共往還。擾擾京華冠蓋盡,不須憔悴損離顏。
坰外地偏塵遠,結茅小隱,事事俱休。脫粟黃齏安分,足可優游。月徘徊、昂簪緩步,風冷淡、懸涕慵收。且淹留。野云歸岫,煙水橫秋。唯收。隨身數物,靜巾脫手。細節梳頭。缽置囊閑,杖藜百衲外無求。唱哩啰、招來牧豎,相爾汝、取次沙鷗。更何憂。奏刀無疑,不見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