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一百則 其四十五
一拽石,二般土,發機須是千鈞弩。
象骨老師曾輥毬,爭似禾山解打鼓。
報君知,莫莽鹵,甜者甜兮苦者苦。
一拽石,二般土,發機須是千鈞弩。
象骨老師曾輥毬,爭似禾山解打鼓。
報君知,莫莽鹵,甜者甜兮苦者苦。
一是拽石,二是搬土,發動機關須像千鈞之弩般有力。象骨老師曾有過類似‘輥毬’的舉動,怎比得上禾山和尚懂得‘打鼓’的深意。告訴大家,做事別莽撞粗魯,甜的自然甜,苦的自然苦。
拽石、般土:可理解為日常勞作行為,也可能有象征意義。般,通‘搬’。
千鈞弩:千鈞重的弩弓,形容力量強大。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象骨老師:具體所指需結合禪宗相關歷史,可能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禪師。輥毬:一種活動,這里可能代表某種禪行或禪法表現。
禾山:即禾山無殷禪師,‘解打鼓’可能是其獨特的禪法示現。
莽鹵:即魯莽,粗心大意。
此詩為禪宗頌古之作。禪宗在發展過程中,禪師們通過各種言行來傳達禪理,后人以頌古的形式對這些言行進行解讀和發揮。這首詩可能是作者針對象骨、禾山等禪師的事跡,表達自己對禪法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禪宗修行要把握本質,不可盲目行事。其特點是用生活實例和禪師故事闡釋禪理,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思想和修行方法。
郡府猿聲外,旌旗鳥道邊。樓高出楚塞,煙霽識巴船。襦褲嗟來暮,簪紳惜外遷。皇仁矜遠俗,非謂意疏賢。
墨云擁高山,頃刻風雨至。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曠野少人行,山僧獨歸寺。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戴笠者漁郎,理網屈雙臂。老翁若望家,擔物終不棄。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前溪風雨惡,篙折水流駛。行者當早歸,居者不豫備。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想見晚來晴,云凈山橫翠。始信霎時間,真宰特相戲。
初更渡荊門,觸眼舟楫亂。堤吏時一呼,舉篙類魚貫。野雞悄無聲,行子空扼腕。綠樹煙靄沉,清波月光爛。分涼短衣披,習靜單幘岸。畸愁本難袪,美景聊此玩。荒荒東原平,泯泯魯濟斷。歲儉菅蒯繁,時康萑苻散。秋槎別星河,曉夢窺日觀。懸知平生奇,歷覽天下半。長衢紅塵腥,古調白石粲。徒聚幾州鐵,肯餐三斗炭。人生空自憐,歲序忽已換。出門更呼車,春淺冰未泮。
白水十丈瀑,吳塘千頃波。
濁醪初熟薦霜螯,不擬寒山不廣騷。清曉豆花籬下立,竹梢獨與月爭高。
玉樓金殿曉云中,欲識天顏在碧穹。輸與路旁三省吏,滿衣清露出深宮。
文章微婉氣清遒,議論精通學贍優。方見璠玙為國器,忽經蘭菊隕霜秋。夢中應講陰堂奧,天上須刊白玉樓。聞道遺編已成帙,何人列上載蓬丘。
籬落數家村,藤蘿掛夕曛。兒童驚鼓吹,喧笑入柴門。
憲節新持下玉宸,函關西去息征塵。輶軒盡壓三秦吏,斧鉞先驅二華神。紫塞風云回夕望,黃河雨雪避朝巡。青油幕靜含杯處,能憶天南授簡人。
卜祝偷將玉佛看,竊嫌佛比玉人胖。付簽應是心懷妒,偏說姻緣美滿難。
展牲登俎,簫韶在庭。羞陳五室,意徹三靈。匪物斯享,惟誠則馨。永作祭主,神其億寧。
斯文迓續交,天意豈無擬。猗歟恪齋翁,雅意敦典禮。推行大經綸,宣風自茲始。百世常公祠,罔俾獨專美。
老山代出買山錢,更貼前頭碧玉環。報答風光無一句,不知更看幾州山。
三眠愁夜久,夙興坐高堂。是時大火中,啟明在東方。曉月俯前楹,列星掩微芒。和風從東來,草木有流芳。欄花浥零露,密影森低昂。咸池浴朝日,照耀上扶桑。輕煙靄簾櫳,盈盈斂馀光。
我憶天池與玉遮,幽軒水木澹清華。笙竽遠振風林竹,錦綺晴連曉徑花。山罽敷床朝看雨,澗泉漱石夜分茶。番陽大篆睢陽畫,不負舂陵處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