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瀾滄江
長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萬里游。
要隘地矜三齒險,承平人散八關愁。
江于上下疑無底,天到西南欲盡頭。
黑水窮源何處是,哀牢郡縣古梁州。
長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萬里游。
要隘地矜三齒險,承平人散八關愁。
江于上下疑無底,天到西南欲盡頭。
黑水窮源何處是,哀牢郡縣古梁州。
一道長虹橫跨江上,木筏在江上浮行,真像博望侯張騫夸說的萬里遠游。這里的險要之地以三齒之險而自負,太平年代人們消散了八關的憂愁。江水上下仿佛深不見底,天空到了西南好像到了盡頭。那黑水的源頭在哪里呢,哀牢郡縣古時屬于梁州。
長虹:指橋,形容橋如長虹橫跨江上。槎:木筏。
博望:指博望侯張騫,他曾出使西域,有萬里遠游的經歷。
三齒:指當地險要之地。
承平:太平。八關:可能指當地的關卡。
江于:江邊。
黑水:古水名。
哀牢郡縣:古地名。梁州:古九州之一。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中‘承平人散八關愁’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相對和平時期。作者或許在游歷途中經過瀾滄江,被當地的壯麗景色和險要地勢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瀾滄江的壯麗風光和險要地勢,展現出宏大的視野和對歷史地理的思考。其特點是意境雄渾,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描繪邊疆山水的詩詞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問鶯花,晚來何事蕭索。是東風、釀成新雨,參差吹滿樓閣。辟寒金、再簪寶髻,靈犀鎮、重護香幄。杏惜生紅,桃緘淺碧,向人憔悴未舒萼。念惟有、淡黃楊柳,搖曳映珠箔。憑闌久,春鴻去盡,錦字誰托。奈夢里、清歌妙舞,覺來偏更情惡。聽高樓、數聲羌笛,管多少、梅花驚落。鴛帶慵寬,鳳鞋懶繡,新晴誰與共行樂。料應在、楚云湘水,深處望黃鶴。天涯路,計程難定,長恁飄泊。
追念少年志,策身夙昔人。至道昧所的,冥騁生風塵。感此百年內,凋發不再春。涼飆颯然至,悠悠念無垠。
長樂鐘聲謁帝游,今宵長樂是遐陬。海濱何處非王土,吏牘勞人敢自愁。西北戰塵猶未息,東南民力總堪憂。四方但幸長無擾,不怨天涯更滯留。
餓喙偏生事,空言不療饑。誰知歲豐歉,實系國安危。世變到極處,人心無藉時。客來談盜賊,相對各愁眉。
燭豆尚明些個。如我,未成灰。剩年無解相思扣。身瘦,幾徘徊。
好筑山堂深未深,籃輿便得兩登臨。共尋勝日無邊景,時話先天一點心。苗發雨翻新作浪,枝頭烏宿故知音。乾坤不惜明開眼,紅紫東風自古今。
東籬秋老百花黃,灼灼幽姿淡淡妝。不羨南金堪比色,冰心先已許柴桑。
峨峨天子鄣,秀出斗牛旁。地作云屏盡,天垂水帶長。千峰各晴雨,一氣自鴻荒。誰與尋高頂,迢遙三石梁。
半與濤聲散翠微,幽香含露亦知希。誰人獨立柴門外,遠意蕭蕭對夕暉。
笑倩西風拂舊埃,歸時行李似初來。也知三載清貧好,博得一家強健回。
寒壓歲崢嶸,山陰日少晴。敗眠雞小梗,勸坐火多情。便面堪長路,牽頭破老兵。誰教戀升斗,盡室此途行。
夜來飛雪正茫茫,早起窺簾一徑藏。窮巷從來人跡少,卻疑高士臥成僵。
才向詩人又酒人,半留窗屋半鋪茵。自來姣好根荄薄,卻為輕狂轉盼頻。任是秾華迎淑景,也應飄泊到殘春。青陽若得常如舊,子建何須賦洛神。
沒人游大壑,出入鮫鱷間。手持珊瑚樹,口噤不能言。務光豈有希,亦自湛于淵。各顧徇所好,焉能兩攀援。道逢衣冠客,轂擊馬不旋。與子行苦殊,何用見疑患。
輕車初逐李,定遠未隨班。受詔祈連返,申威疏勒還。飛蓬損腰帶,秋鬢落容顏。寄言舊相識,知余生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