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比干墓
殷辛帝天下,厭為天下尊。干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腐骨不為土,應作石木根。
余來過此鄉,下馬吊此墳。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殷辛帝天下,厭為天下尊。干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作喪己源。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腐骨不為土,應作石木根。
余來過此鄉,下馬吊此墳。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殷紂王統治天下,厭倦了作為天下至尊的身份。朝綱一旦斷絕,賢人和愚人就沒有了區別。奸佞是保全自身的根本,忠誠卻成了喪身的根源。餓虎都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而人卻沒有骨肉親情。太陽的影子照不到的地方,埋葬著含冤而死的靈魂。腐爛的尸骨不化為泥土,應該化作石頭樹木的根。我路過這個地方,下馬憑吊這座墳墓。靜靜地思索君臣之間的關系,有治國之道又有誰敢去談論呢。
殷辛帝:指殷紂王,名辛。
干綱:朝綱,君權。
佞:奸佞,諂媚。
余:我。
吊:憑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比干是商朝著名忠臣,因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詩人路過比干墓,有感于比干的遭遇和歷史上忠奸不分的現象,寫下此詩,表達對忠臣的敬意和對昏君的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借比干之事批判君主昏庸、忠奸不分的現象。其特點是情感悲憤,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社會問題的關注。
紫陌紅塵靜,看花御幄前。
禁城春似海,蘭省夜如年。
雨過千山秀,天高一鶚騫。
河橋朱旆遠,凝望五云邊。
帝家迷樓春晝長
紫笙吹破百花香
葡萄凝碧琥珀光
燕語鶯啼空斷腸
枕帷紅淚灑瀟湘
玉鏡臺前添午妝
茜羅綬帶雙鴛鴦
蝴蝶趁雪上釵梁
千里萬里云茫茫
司空夙穎脫,五車富詩書。
摛文南宮選,老師謝弗如。
兵曹執樞要,策足躍天衢。
道腴篤真想,聲利誠闊疏。
矩步匪蹢躅,義路豈回紆。
所志在忠亮,而遑顧其馀。
以茲三十載,中外恒迭居。
朅來謝帷幄,南食建業魚。
君子重求已,匪以外牽拘。
皎皎金玉心,不殊在蓬廬。
君復還山山不孤,
于今寥落剩荒涂。
花中隱逸誇巢父,
世外嬋媛屬女媭。
除是照神開玉鏡,
可容濯魄向冰壺。
會稽尚有唐家樹,
偃蹇如龍待補圖。
江左衣冠久已傾,
看花誰問鳳凰城。
年年此地逢寒食,
歌罷龍蛇淚滿纓。
小樓昨夜春寒漸。綠筠簾子何曾捲。簾外又斜陽。一溪新水香。已教人遠別。更把青山隔。人自不思歸。布帆空解飛。
釀花天氣春愁重。淡云微雨都如夢。金斗熨沈香。夜來針線忙。踏青渾懶去。女伴空招取。多事是黃昏。替人催淚痕。
春雪滿空來,
觸處似花開。
不知園里樹,
那個是真梅。
三冬文史最精明,
發軔香名蚤已成。
政羨有才逢治世,
卻慚無力答升平。
鹍鵬還擊三千水,
鹓鷺終期一字行。
會面幾何知又別,
高談不盡古今情。
恨行云只解向天涯,無意蘸芳洲。正蘋花弄晚,南鴻西燕,相對悠悠。一樣凄涼殘照,明日莫登樓。載得情多少,分付扁舟。
喚酒依然江上,把年華似錦,擲與輕鷗。看青山數點,點點是離愁。且休寄宮溝怨句,怕誤他紅葉盡飄流。西風緊,斷魂難覓,都化戍秋。
九曲溪邊玉女峰,
年年獨倚落花風。
何因不駕青鸞去,
佇立空山皓月中。
遺稿曾無封禪文,
鶴歸何處但孤墳。
清風千載梅花共,
說著梅花定說君。
溪山入畫。秋意真瀟灑。暝色空濛煙欲化。柳外青簾低亞。寒葉吟風舞香鷓。
碧山社。依然古庭榭。提往事、等飄瓦。問何人筆底春濤瀉。笑插茱萸,好扶殘醉,愁聽城頭鼓打。
忘歸薄暮話從容,夜宿郎山第一峰。
鷲嶺并看靈隱寺,雞聲兼聽景陽鐘。
清泉帶雨流深澗,老鶴棲云伴古松。
有約才成輕聚散,不知何日得重逢。
惟有陳園接府城
池塘花竹可娛情
雖然不及芙蓉萼
猶得河橋史館名
東風吹著便成花,
妝點園林賣酒家。
田野可栽閑草木,
十分春色在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