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一百則 其六
去卻一,拈得七,上下四維無等匹。
徐行踏斷流水聲,縱觀寫出飛禽跡。
草茸茸,煙羃羃,空生巖畔花狼藉。
彈指堪悲舜若多,莫動著,動著三十棒。
去卻一,拈得七,上下四維無等匹。
徐行踏斷流水聲,縱觀寫出飛禽跡。
草茸茸,煙羃羃,空生巖畔花狼藉。
彈指堪悲舜若多,莫動著,動著三十棒。
去掉一,拿起七,上下四方沒有能與之匹敵的。慢慢行走仿佛踏斷了流水的聲音,放眼觀察能描繪出飛禽的蹤跡。草地毛茸茸,煙霧濃密,虛空生處巖畔花朵雜亂地散落。彈指間可悲那些空幻之物,不要去觸動,觸動了就要挨三十棒。
去卻一,拈得七:這里數字可能有禪機寓意,無確切實指。
上下四維:指上下和四方,即整個空間。
無等匹:沒有能與之相等、匹敵的。
羃羃:形容煙霧濃密的樣子。
舜若多:佛教用語,指空、虛空。
此詩為禪宗相關詩作,作者可能在參禪悟道過程中,有感于禪理而創作。當時禪宗思想盛行,注重通過日常事物和行為來體悟佛法真諦。
這首詩主旨是傳達禪機妙理,以獨特意象和語言表達對禪的感悟。其特點是充滿禪意,文字隱晦。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助于后人了解禪宗思想和表達方式。
兩漿西湖浩蕩春,十余年別忽茲辰。
孤山樹老娟娟影,抔土草新小小墳。
我于北海曾驚艷,君謂東施但解顰。
醒來笑口猶難抿,第一天懷第一人。
湛然無變異,
虛徹有靈通。
妙盡功忘處,
咸歸寂照中。
僂指花風知別久。檢點腰圍,非復年時舊。記得長亭斟別酒。一春已拌思君瘦。
碧映簾櫳新舞柳。深淺情懷,隨分年年有。淚墨千行攜滿袖。回環不盡書成后。
只因生長在遼東,誰是無鄉老此中。
今夜盡勾積歲念,明朝須發向西風。
哭猶有淚情非至,吟到無題詩亦窮。
細看此來真寂寞,眼前還得幾人同。
金粉南朝是舊游,徐妃半面足風流。
蒼天已死三千歲,青骨成神二十秋。
去國欲枯雙目淚,浮家虛說五湖舟。
英倫燈火高樓夜,傷別傷春更白頭。
領略清時一味閑,拂云分露探春山。
早鶯呼侶歌成串,新竹怡人抱作團。
穿積翠,涉微寒,峰高不礙緩登攀。
廿年回首差堪慰:大半生涯在此間。
青云素志幾層磨,
白發烏紗可奈何。
回首家林問城市,
就中真樂許誰多。
蛟龍作云雨,蜉蝣出以陰。
小大各有適,胡然愁予襟。
架插千卷書,壁掛無弦琴。
希賢復希圣,視古猶視今。
所貴生世間,動止為人欽。
有琴莫厭彈,有酒莫厭斟。
窮居見高節,寡和乃希音。
誰能言囁嚅,強顏隨冠簪。
子云媚新室,立言徒艱深。
一片殘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龍爭。
秦宮漢苑晉家塋。川原流恨血,毛發凜威靈。
白首詩人閑駐馬,感時懷古傷情。
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后人耕。
莫貪人愛畏人憎,枉己從人古不能。
折鈍利刀輕出匣,纏枯芳樹亂牽藤。
雪山六載方成佛,云水孤蹤始是僧。
且學聲聞甘自了,三條椽下對寒燈。
齊庭陳大呂,荊國起巫音。
雪宮繁鐘鼓,朝云進荒淫。
韶?既已遠,鳳鳥不復吟。
中和變貞則,哀怨蕩人心。
師矌奏清角,晉壤飛祅祲。
曲工知烱戒,燦言成良箴。
樂象析理亂,誰言古猶今。
乘月步流河,茅檐兩岸多。
歸人猶待渡,棲鳥尚爭柯。
塵輿市喧息,風移帆影過。
洞簫誰按曲,音韻若清和。
一局容高臥,林泉左右宜。
在山招隱逸,當世系安危。
晚漲來何急?春云出故遲。
軟紅名利客,笑爾逐鞭絲!
楮幌春生斗底房,
不知冰結夜來霜。
無因領略黃昏月,
只遣疏鐘管暗香。
三十六宮萬點霞,
玉環飛燕共乘車。
何來白日紅樓夢,
貧賤人看富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