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吟
烏落黃云塞草秋,隴頭之水東西流,水聲嗚咽鳴啾啾。
馬聞思舊櫪,人聞思舊丘,年年征戰無時休。
無時休,誰能到此求封侯。
兵滿天山雪滿衣,漢家都護擁旌旗。
銜枚一夜襲疏勒,度隴生兵盡潛出。
不得戎王誓不歸,歸時楊柳正依依。
正依依,占春色,與君同醉花陰側。
烏落黃云塞草秋,隴頭之水東西流,水聲嗚咽鳴啾啾。
馬聞思舊櫪,人聞思舊丘,年年征戰無時休。
無時休,誰能到此求封侯。
兵滿天山雪滿衣,漢家都護擁旌旗。
銜枚一夜襲疏勒,度隴生兵盡潛出。
不得戎王誓不歸,歸時楊柳正依依。
正依依,占春色,與君同醉花陰側。
烏鴉落在黃云彌漫的邊塞秋草中,隴頭的水向東向西流淌,水流聲嗚咽啾啾作響。馬聽到這聲音思念舊日的馬槽,人聽到這聲音思念故鄉。年年征戰沒有休止的時候。沒有休止啊,誰會到這里來追求封侯呢?士兵們布滿天山,大雪落滿征衣,漢朝的都護揮舞著旌旗。士兵們口中銜枚一夜偷襲疏勒城,越過隴山的生力軍都悄悄出發。不得到戎王的歸降誓不回還,歸來時楊柳正輕柔飄拂。楊柳輕柔飄拂,占盡了春色,要與你一同醉倒在花陰旁。
隴頭:隴山,在今陜西隴縣西北。
櫪:馬槽。
舊丘:故鄉。
都護:官名,漢宣帝時設西域都護,為駐守西域地區的最高長官。
銜枚:古代行軍時,士兵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敵人發覺。
疏勒:漢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喀什市。
戎王:指敵方首領。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唐代邊塞戰事頻繁相關。唐朝時期,邊疆時常有戰事發生,大量士兵被派往邊塞征戰,詩人可能是看到了士兵們的艱苦生活和思鄉之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邊塞征戰與思鄉之情展開。其突出特點是將邊塞的荒涼、征戰的艱苦與士兵的思鄉之情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唐代邊塞詩的特色,展現了當時邊塞生活的一個側面。
北岫青當檻,南園綠近門。蛛絲粘樹葉,蟻穴蝕花根。移石支茶灶,臨池濯酒尊。何須求分外,遲起上朝暾。
一竿亭上客,大隱寄高軒。世德榮珂里,風期邁漆園。朝廷深簡注,江漢壯藩垣。僦宅今王粲,藏書舊李繁。市聲隔幽薄,野趣似遙村。宛宛山迎坐,迢迢水到門。風鳴松頂鶴,雨掛竹枝?。芳薜牽崇霤,圓荷點小盆。弄泉醒酒面,掃石健詩魂。邈矣囂塵表,居然太古存。長鯨冬已戮,饑雁夜猶喧。柏署須綱紀,蘭臺待討論。白云巢未得,鵬路佇飛鶱。
千尺蒼崖一小亭,大江東下入滄溟。磯頭牛渚從來險,天際峨眉不盡青。南北山川分歷歷,荊吳檣艦去冥冥。十年兵后重來客,獨倚闌干兩鬢星。
水落石都出,暮景平蒼林。濯足深秋水,其寒自在心。
憶昨聽鶴亭,與君初接言。神交四千里,從此成弟昆。誦我避水書,意氣藹蘭蓀。十年事幾變,俯仰猶旦昏。已矣蕭朱心,傷哉復誰論。
一丘一壑一徘徊,剩水殘山作么回。驢背花從愁里落,月中桂向酒邊栽。蒼髯如戟撩天日,縞袂隨風惹世埃。大道謙亨幽且遠,云蒸龍變者誰哉。
燈吐幽花豈我欺,客來驚見墨離離。平安有字誠堪喜,漂泊無家不自知。此日禁花和露看,何時野鶴與云隨?每懷竹下相從樂,煮茗談詩事事宜。
南山白石白離離,爾牛之角何其悲。車下短衣歌者誰,國有叔牙當見知。佐命伯王獨后來。
朔風初喚夢魂回,曉枕時聞急雪來。未有春衣堪換酒,明朝誰辦送寒杯。
不獨山中有,還從湖上偏。全將雪嶂影,倒盡玉湖天。花落鷗群亂,香浮雨氣鮮。山僧開閣坐,相對一蕭然。
高冠凌碧漢,眾嶺若兒孫。朝暮云長繞,星辰手可捫。更無峰并峙,惟有我為尊。浩蕩天門近,高歌徹九閽。
萬里書歸說我愁,知君不忘北城幽。一篇封禪才難學,三畝蓬蒿勢易求。欲與山僧論地券,愿為鄰舍事田疇。應須急作南征計,漠北風沙不可留。
尊酒歌驪慷慨馀,送君行矣曳長裾。愁磨敵血先臣劍,淚乞皇恩孝子書。花下紫騮三月路,日邊丹鳳五云居。思鄉莫易頻回首,風雨麒麟臥草廬。
五湖煙景擅江東,諸老歡游有古風。鳳吹鹍弦范成大,筆床茶灶陸龜蒙。全拋俗事水云外,盡付閑情詩酒中。愧我求盟未能得,海天長嘯思無窮。
云繭羅紋幸見投,烏皮幾上雪凝眸。懷人端為雙魚信,作賦空慚五鳳樓。翠峰山下連吳會,雪浪東來入海門。胸次不留元字腳,金香爐下鐵昆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