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蜀四首 其二
一作劍關客,閑游將十年。
不嫌狂駭俗,自許醉知天。
瑞草溪橋路,青衣野廟壖。
霜天獵歸處,萬里入橫鞭。
一作劍關客,閑游將十年。
不嫌狂駭俗,自許醉知天。
瑞草溪橋路,青衣野廟壖。
霜天獵歸處,萬里入橫鞭。
一旦成為劍門關的游客,悠閑游歷將近十年。不嫌棄自己狂放驚世駭俗,自認為醉酒時能知曉天意。走過長著瑞草的溪橋路,來到青衣神的野廟邊。霜天打獵歸來之處,萬里山河都在馬鞭揮及的視野里。
劍關:即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北。
狂駭俗:狂放的行為讓世俗之人感到驚駭。
瑞草:吉祥的草。
青衣:指青衣神,傳說中的神名。壖(ruán):指廟的四周。
橫鞭:揮動馬鞭。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閑游將十年’可知詩人在蜀地已游歷較長時間。當時詩人在蜀地生活,可能受到當地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的影響,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在蜀地的游歷讓他心境曠達,能以一種不羈的態度看待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在蜀地的生活與心境。其突出特點是詩人狂放的形象躍然紙上,語言風格豪放灑脫。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能讓后人了解當時文人在蜀地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
朝?華堂暮未休,幾人偏得謝公留。
風傳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樓。
賓館盡開徐孺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謾夸書劒無歸處,水遠山長步步愁。
舉燭光才起,揮毫勢競分。
點時驚墜石,挑處接崩云。
辭異秦丞相,銘非竇冠軍。
唯愁殘焰落,逢玉亦俱焚。
樹色川光向晚晴,舊曾游處事分明。
鼠穿月榭荊榛合,草掩花園畦垅平。
跡陷黃沙仍未寤,罪標青簡竟何名。
傷心谷口東流水,猶噴當時寒玉聲。
酒熟人須飲,春還鬢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逭百年愁。
卒卒周姬旦,棲棲魯孔丘。
平生能幾日,不及且遨游。
玉醴浮金菊,云亭敞玳筵。
晴山低畫浦,斜雁遠書天。
謝朓離都日,殷公出守年。
不知瑤水?,誰和白云篇。
多寶神光動,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當樓。
熏穴應無取,焚林固有求。
夜闌陪玉帳,不見九枝留。
滟滟流光淺,娟娟泛露輕。
云間龍爪落,簾上玉鉤明。
桂樹枝猶小,仙人影未成。
欲為千里別,倚幌獨含情。
凄凄霜日上高臺,水國秋深客思哀。
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
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
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萍開。
鳥啼鶯語思何窮,一世榮華一夢中。
李固有冤藏蠹簡,鄧攸無子續清風。
文章高韻傳流水,絲管遺音托草蟲。
春月不知人事改,閑垂光影照洿宮。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人皆聞蟋蟀,我獨恨蹉跎。
白發無心鑷,青山去意多。
信來漳浦岸,期負洞庭波。
時掃高槐影,朝回或恐過。
營營孤思通,寂寂長門夜。
妾妬亦知非,君恩那不借。
攜琴就玉階,調悲聲未諧。
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
牡丹愁為牡丹饑,自惜多情欲瘦羸。
濃艷冷香初蓋后,好風干雨正開時。
吟蜂遍坐無閑蘂,醉客曾偷有折枝。
京國別來誰占翫,此花光景屬吾詩。
桃蹊李徑盡荒涼,訪舊尋新益自傷。
雖有衣衾藏李固,終無表疏雪王章。
羈魂尚覺霜風冷,朽骨徒驚月桂香。
天爵竟為人爵悮,誰能高叫問蒼蒼。
落花寂寂草綿綿,云影山光盡宛然。
壞室基摧新石鼠,潴宮水引故山泉。
青云自致慚天爵,白首同[歸]感昔賢。
惆悵林間中夜月,孤光曾照讀書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