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首
云來萬山動,云去天一色。
長嘯兩三聲,天高秋月白。
云來萬山動,云去天一色。
長嘯兩三聲,天高秋月白。
云朵飄來的時候,萬山好像都在晃動;云朵散去后,天空一片純凈的顏色。我放聲長嘯幾聲,只見天空高遠,秋月皎潔。
長嘯: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常以此抒情。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山水時,被眼前云卷云舒、山靜月明的景象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自然之美,抒發對自然的喜愛。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豁達。雖未在文學史上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湖中花艷張紅云,湖上女兒新茜裙,清歌妙曲隔花聞。隔花聞,聲宛轉,跡雖親,心獨遠。
夜雪茅檐積漸高,傍林時聽折危梢。南山石上雙松樹,莫更動搖仙鶴巢。
碧酒三杯春又生,偶逢騷客各披傾。楊雄識字終誰讓,家媼知音卻屢更。舊管一題都迭蕩,新收半卷轉高明。封緘遠寄而宗老,月在青天影在溟。
種蓮恨不早,得藕常苦遲。誰知心中事,久已落懷思。花開能夜合,草發解宜男。對花今有恨,見草祇應慚。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山頭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魚夜飛出。碧桐花下覓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深谷傳響山有靈,東山人喚西山應。漁人誤入水簾洞,石雀倒掛丹崖藤。桐荒路斷行人少,石上春風長瑤草。月暗黃鶴飛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李陵飛將雛,千弩應弦倒。萬里搏單于,匈奴不堪埽。箙中花箭盡,鼓死龍城道。名敗志不成,身與氈帷老。日落望鄉臺,酸風嘶荒草。子卿不相理,十年恨盈抱。
雪峰欲破斜陽,天風捲稗添岑寂。山懸馬徑,霞湮霜樹,夜氛暗織。氈裹燈微,爐煎夢冷,恍乘虛舴。便裁取浮生,空馀煙霧,聽還是、濤千尺。明日又多萍跡。歷重山、聳成潮汐。銀河飛灺,征鴻沖暝,月痕如溺。指隙紅情,天涯況味,秋聲將默。悵無聲應有,蒼茫一片,蕩江湖色。
久處行伍間,漸知苦樂情。能蟠丈八鎗,徒御不我輕。府帖昨夜下,燒荒有我名。秣馬待天曙,肅肅寒霜零。左鞬插雕羽,雄劍躍且鳴。日高渡黃河,東過受降城。所羨在滅胡,富貴何足榮。
坐來小歇過眉拄,客里那能滿眼酤。肯脫蓑衣借儂著,鷗邊雨外且江湖。
已頹陽城絕鳳儔,莫須昭代嘆鱗游。假仁五霸威終熄,可意諸侯樂小休。現實當前都惡作,理知猶擬啟精修。憂深列族將焉往,虛想此身得自由。
歸去江頭伸腳眠,不煩太史驗星躔。一絲千古經綸在,不為東都二百年。云臺歷歷紀功臣,底事中間有子陵。未必故人同臥處,了無一語及中興。
結隱深隨麋鹿群,上方鐘磬斷知聞。空山歲晚多冰雪,若個峰頭踏凍云。
金碧樓臺瀛海東,娉婷仙子下瑤宮。圣凡千古無窮事,都在鸞笙一曲中。藹藹身中三素云,朝暉出海共氤氳。桃霞沐雨輕勻面,柳浪含漪細織裙。鳳麟洲上水煙分,女伴同祠李少君。點定易遷宮里籍,步虛攜手踏紅云。煌煌珠樹四時春,樹影玲瓏月滿身。理罷玉笙朝斗去,就中誰是避秦人?云旗阿母降珠庭,母為雙成欲授經。塵世登真無要訣,藥囊辛苦貯參苓。才炊松屑飯胡麻,又見蟠桃一度花。不為靈姝工服食,金盤那得棗如瓜?窈窕溪真十二仙,靈犀分水夜長然。珠宮每按皇人筆,點較青瑤第幾篇?寶髻駢云誰最高,花間行數舊栽桃。笙洲月出星宮近,騎著神魚舞翠濤。紫皇親駕按寰瀛,又見鯨波徹底清。仙籍不能無謫降,塵緣敢恨有虧成?欲采靈芝敢后期,游魚千里費尋師。不因悟得長生著,一局才終未了棋。
清風吹我舟,搖搖河之涘。我來憩林塘,林塘幽且美。竹疏風冷冷,雨足禾靡靡。尋詩陟古城,醉酒弄清泚。悠然樂有馀,浩歌白云底。
妙舞清歌一夕休,繁華銷盡彩云收。多情只有烏衣侶,終歲相看不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