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紫宸歡每洽,紺殿法初隆。
菊泛延齡酒,蘭吹解慍風。
咸英調正樂,香梵遍秋空。
臨幸浮天瑞,重陽日再中。
紫宸歡每洽,紺殿法初隆。
菊泛延齡酒,蘭吹解慍風。
咸英調正樂,香梵遍秋空。
臨幸浮天瑞,重陽日再中。
皇宮中總是充滿歡樂融洽的氣氛,佛殿里佛法剛剛興盛起來。菊花泡在延年益壽的酒中,蘭花在微風中散發著能消解人煩惱的香氣。《咸》《英》之樂是正統雅樂,焚香禮佛的梵音在秋空中四處飄蕩。皇帝臨幸帶來了如浮于天際般的祥瑞,在重陽佳節,太陽仿佛再次升至中天。
紫宸:皇宮,帝王居住的地方。洽:融洽,和諧。
紺殿:指佛寺,紺是深青帶紅的顏色,佛殿常以這種顏色裝飾。法:佛法。
菊泛:把菊花泡在酒里。延齡酒:能延年益壽的酒。
蘭吹:蘭風,帶有蘭花香氣的微風。解慍風:使人消除怨怒的風。
咸英:傳說中堯樂《咸池》與帝嚳樂《六英》的并稱,泛指古樂。正樂:正統雅樂。
香梵:焚香禮佛的梵音。
臨幸:皇帝到某處。浮天瑞:如浮于天際般的祥瑞。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日再中:太陽再次升至中天,寓意吉祥。
應制詩是為應皇帝之命而作。這首詩可能創作于唐朝重陽節,皇帝帶領群臣登上慈恩寺浮圖(佛塔)舉行活動,詩人奉命創作此詩來歌頌當時的活動和表達吉祥之意。當時佛教在唐朝較為興盛,皇家也重視各種節日活動。
這首詩是典型的宮廷應制詩,主旨是歌頌皇家活動和節日祥瑞。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對仗工整,具有濃厚的宮廷氣息。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社會風貌。
金錢惟有汝,朵朵不曾貧。但覺香清烈,安知味苦辛。秋容寒更淡,晚節老逾真。不是陶彭澤,誰為采采人。
鳳城簫鼓夢中聞,天上人間自此分。鄉路三千俱是水,世情一半不如云。郢人歌后非無曲,冀馬空來尚有群。君在漢廷司獻納,肯因流落薦雄文。
偶向新亭一破顏,高情直寄有無間。地偏已隔東西路,天闊長圍遠近山。浩蕩只愁春霧合,輪囷卻喜暮云還。不堪景物撩人甚,倒盡詩囊未許慳。坐看山花落幔顏,不知身在翠云間。食寒到處雨復雨,客里歸來山又山。□□孤燈閑□□,無心棲鳥暮忘還。世情分逐流年去,只有詩情老更慳。
自家有病自家知,業力休將藥力施。不向膏肓驅二豎,也無精氣守三尸。心王并舍安閑法,魔眾皆成軌范師。但是浮云生與滅,虛空那得去來時。
元明洞里亦吾廬,喜共公來木石居。直須坐到江河滿,不禦流行自沛如。
雙榕何歲植,蒼黛已盈圍。雨過百花盡,鶯啼亂葉飛。高人去云遠,往事是耶非。欲擬甘棠詠,其如和者稀。
涼飔發朝爽,薄吹出林皋。已喜謝煩暑,能忘悲逝滔。息機隨白發,住世有青袍。莫負碧岑上,遲遲秋月高。
遙想紫薇省,郎官直禁樓。瓊花天上去,清夜憶揚州。二十四橋月,玉簫吹兩頭。秋風掛帆席,幾度大梁游。
宿雨初晴策短藜,看云行到亂峰西。眼前圖畫無人繪,皮里詩囊且自攜。果熟靜觀連蒂落,松高曾記與眉齊。分明一簇香風過,開遍山楂又木樨。
襄城城下壤歌傳,驛奏嘉禾到日邊。穎合周王新雨露,畝分黃帝舊山川。太平氣象聯珠琲,明德馨香列豆籩。萬國和同歸帝治,古書愿獻補遺編。
烈日照平野,狂風吹槁苗。皇天無一雨,白露只明朝。世路多艱險,人心恐動搖。愁來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陽城居晉鄙,薰德幾千人。我亦山林久,觀泉愧我巾。
正月天饒陰雨,江南寒在晨朝。嬌鶯聲裊杏花梢。暗澹綠窗春曉。好夢空留被在,新愁不共香銷。小樓簾卷路迢迢。望斷天涯芳草。
與君傾蓋潞河堤,千里長林暝色低。旅服已經殘雪后,征軺猶駐朔云西。梅花暫索仙曹賦,春酒應從箬下攜。此去云霄多舊識,黃金臺上共扳躋。
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