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春晚二首 其二
老廢讎書病廢詩,晝閑惟與睡相宜。
未尋內史流觴地,又近龐公上冢時。
花發游蜂喧院落,筍長馴鹿入藩籬。
石帆山下春如許,野老來招不用辭。
老廢讎書病廢詩,晝閑惟與睡相宜。
未尋內史流觴地,又近龐公上冢時。
花發游蜂喧院落,筍長馴鹿入藩籬。
石帆山下春如許,野老來招不用辭。
年老體衰無法校書,疾病纏身也不能作詩,白天閑暇只適合睡覺。還沒去尋找像王羲之內史那樣流觴的地方,又快到像龐公那樣上墳的時節。花朵開放,游蜂在院落里喧鬧,竹筍生長,馴鹿走進了藩籬。石帆山下的春天如此美好,鄉野老人來邀請不要推辭。
廢:這里指因年老、生病而不能進行。讎(chóu)書:校書。
內史流觴地:指東晉王羲之任會稽內史時,在蘭亭舉行流觴曲水的雅集之事。
龐公上冢時:龐公指龐德公,東漢隱士,有上墳祭祀的習俗。
藩籬:籬笆。
石帆山:在今浙江紹興。
此詩為陸游晚年所作。他晚年隱居在山陰農村,年老體弱,疾病纏身,但鄉村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生活讓他感到愜意。這首詩創作于一個春日,詩人在幽居中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春晚之景,表達詩人閑適心境。其特點是將自身狀態與鄉村春景結合,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晚年詩歌質樸、貼近生活的風格。
側堂堂,撓堂堂。
莫浪語,
阿婆嗔,
三叔聞時笑殺人。
一只箸,兩頭朱,
五六月化為膽。
打麥,麥打。
三三三,舞了也。
義髻拋河里,
黃裙逐水流。
男不封侯女作妃,
君看女卻是門楣。
圣人執節度金橋。
燕燕,飛上天。
天上女兒鋪白氈,氈上有千錢。
舊來夸戴竿,今日不堪看。
但看五月里,清水河邊見契丹。
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闕掌洪爐。少年從事夸門第,莫向尊前氣色粗。
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職勝崔盧。暫來關外分優寄,不稱賓筵語氣粗。
雪下紛紛,便是白起。
著履過街,必須雍齒。
明朝日出,爭奈蕭何。
口,有似沒量斗。
川,有似三條椽。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東行西行,遇飯遇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欺客打婦,不當婁羅。
矬人饒舌,破車饒楔。
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
(勛復父醆云:“十一郎亦飲十分。”)
措大吃酒點鹽,將軍吃酒點醬。只見門外著籬
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鲊。只見半臂著襕,不見口唇開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