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徐居士二首 其二
積善由來屬慶門,如公積善眾推尊。
至于垂死片言頃,猶是赒饑一念存。
有子巳登天子學,無人不感德人恩。
霜風慘淡禾塘路,繼志揚名在后昆。
積善由來屬慶門,如公積善眾推尊。
至于垂死片言頃,猶是赒饑一念存。
有子巳登天子學,無人不感德人恩。
霜風慘淡禾塘路,繼志揚名在后昆。
向來積善的都是有福之家,像您這樣積善的人眾人都推崇尊敬。到了臨終前短暫時刻,心中還想著救濟饑餓的人。您兒子已進入太學讀書,沒有人不感激您這位有德之人的恩情。霜風凄涼地吹過禾塘路,希望后代能繼承您的志向、彰顯您的名聲。
慶門:有福之家。
赒饑:救濟饑餓的人。
天子學:即太學,古代設于京城的最高學府。
德人:有德之人。
后昆:后代、子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知,徐居士是一位積德行善、受人尊敬的人,在他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緬懷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徐居士的積善品德,突出他臨終仍心懷他人的高尚情操。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平實語言表達深刻情感。在文學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善舉和品德的重視。
裊裊秋風里,湖光一鑒明。駐車聊騁目,抗語共班荊。葉落徑莫辨,日斜蟬自鳴。沉吟忘所在,回首暮云平。
圜殿儀天十六楹,向前黃道不教行。帳房左右懸弓角,盡是君王宿衛兵。
沈郎賢令母,原自許溪來。閱世仁人壽,持家烈婦才。香云飛不返,慈竹死難栽。壸德流芳處,篇詩屢寄哀。
永泰君臣分,欽慈母子恩。淵衷雖有在,孤跡自難論。身去朝廷遠,名垂簡策尊。秪應延閣命,猶未厭輿言。
紅日荒荒落,黃河滾滾流。客行當盛夏,水宿似清秋。市遠人煙少,村平樹色稠。遙山青數點,明日過徐州。
畫工天機高,腕有萬鈞力。把筆解寫生,妙處欠人識。地深煙自引,云斂望不極。誰知只尺間,卷藏棲座側。桃枝糝淺紅,羞帶燕支色。經時嘆芳跗,數片墮晴碧。政緣景色饒,詎忍光陰擲。波心自在流,夕照苦見逼。雌蜂不受影,容此雙鸂鶒。睨目且裴回,暫收西去翼。籠寬終難馴,水滿好脩飾。旁人莫癡心,乘勢事箭弋。庶幾久相忘,飛浮欣得得。連旬暑送風,對此融胸臆。不必形似求,枉費半圭墨。
似此生涯久未曾,書齋吟思冷于冰。長慚諉病逃詩債,喜聽甘言慰壽徵。柳色又回曾忘恨,蕉心誰解最深層。膽瓶不見紅梅綻,疑是春風未足憑。
高樓空自遏云新,船到南徐便愴神。今日郗公門下客,始知強半為嘉賓。
小小南泉名勝地,花溪五里溶溶。大溫泉好最宜冬。人家臨水住,馬路貼巖通。仙女洞中饒怪石,倒懸鐘乳玲瓏。奔騰飛瀑勢如龍。如何巴子國,有個建文峰。
環溪之水秀且清,華堂壽筵列大亨。千杯百杯無量酒,一唱三嘆有馀音。壽翁伉儷健相埒,有子饒美筆錚錚。四壁圖書雅足尚,滿庭蘭桂郁有英。天錫純嘏介繁祉,龍章行照蟠桃觥。
古樹蕭蕭帶遠風,百年心在此聲中。池頭使者歸王母,壟上耕人憶德公。高蓋擁閭朝起鳳,玉書幪錦夜垂虹。酬恩莫道非絪鼎,草色龜趺雨露同。
群山爭盤紆,眾壑盡奔放。中峰最奇絕,直立數千丈。危搆倚石壁,面勢極弘敞。心神坐超忽,云雨接惝恍。山色晚更佳,泉聲靜逾響。猶言最絕頂,臨眺極所往。欲窮千里目,更試九節杖。精廬極蕭爽,乃在匡山涯。鮮飆泛林木,旭日生巖扉。樵梧隔煙小,鐘聲出林遲。階前百尺樹,倒掛枯藤枝。中有避喧者,禪誦清四時。挽蘿結幽佩,紉葉為秋衣。靜談遠公傳,東林跡已微。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歸。
地白雪方作,城烏夜始啼。風枝久不定,達曙未能棲。長安多逆旅,客意勢連雞。豈不懷其寶,念子寒與饑。我甕酒初熟,葡萄漲玻瓈。野老日無事,出望幾千回。如何不見來,覆此紅螺杯。
朔風吹雪度離旌,咫尺登仙羨此行。歸去泰山九鼎重,謝將國計一身輕。清朝暫許榮歸沐,圣主終應憶老成。珍重衷山須善飯,廟堂旦夕待持衡。
我向北來君向南,未知何地接幃幨。綠楊啼鳥蓬窗午,先報離情寫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