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雜題四首 其一
開歲頻風雨,清明氣始和。
游山書半廢,耽酒睡常多。
客去孫登嘯,牛疲寧戚歌。
馀生猶有幾,盡底付漁蓑。
開歲頻風雨,清明氣始和。
游山書半廢,耽酒睡常多。
客去孫登嘯,牛疲寧戚歌。
馀生猶有幾,盡底付漁蓑。
年初頻繁風雨交加,到清明時節天氣才開始暖和。本想游山,讀書的事也荒廢了大半,因沉溺飲酒常常睡得多。客人離去后我像孫登一樣長嘯,牛疲倦時我如寧戚般唱歌。余生還能有多少時光,不如全交給漁蓑去過閑適生活。
開歲:年初。
孫登嘯:孫登是魏晉時隱士,善嘯。此處作者以孫登自比,表達隱居之態。
寧戚歌:寧戚是春秋時人,曾喂牛時唱歌自薦。
盡底:全部,整個。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陸游一生渴望報國卻仕途坎坷,后期多有隱居生活。此詩或許是他在隱居期間,面對時光流逝、壯志未酬,借詩表達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余生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和對余生的思考。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詩歌題材的多樣性,展現其不同生活狀態下的創作風貌。
西風吹客鬢,秋色動江隈。
一棹入深處,黃花無數開。
壯懷誰說劍,暇日好銜杯。
木葉蕭蕭下,坐看鴻雁來。
竹光水色近宣華,
彷佛江南萬里家。
可是老諳春寂寞,
夜深無夢到梅花。
頻年落拓在天涯,吾道艱難莫怨嗟。
骨肉無多妻作弟,關山遠別客為家。
欲如橘老終藏橘,試問茶神學種茶。
屈計生涯贏幾許,霜毛一半近來加。
冷眼看斯世,傷心喚奈何。
稻粱無飽雁,燈火有投蛾。
儉合儲升斗,危休蹈網羅。
樞機在言行,努力互磋磨。
溈山若無后語,
盡自包裹得去。
其奈用處太過,
以致栓索俱露。
八窗空、展寬秋影,長江流入尊俎。天圍紺碧低群岫,斜日去鴻堪數。沈別浦。但目斷、煙蕪莽蒼連平楚。晨鐘暮鼓。算觸景多愁,關人底事,倚檻聽鳴櫓。
英雄恨,贏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西風依舊潮來去,山海頡頏吞吐。霜月古。直耐冷、相隨燕我瑤芝圃。掀髯起舞。看羱伏蒼苔,龍吟翠葆,天籟奏韶舞。
流光如駛,憑閱年七十,旌揚未被。
夢里貞魂能訴恨,遠涉甌閩萬里。
校士方還,采風又出,重與烏頭峙。
蘋香薦俎,煌煌玉詔泥紫。
尚念宰樹枝青,孤皺發白,一線千鈞系。
廣置田疇延似續,伯道休嗟無子。
化石峰高,摩笄山峻,勁節真堪比。
春蘭秋菊,姓名無絕彤史。
緯象占郎宿,清光切上臺。
問程一月至,候吏隔州來。
柳迎銀艾舞,花覆印床開。
衙散無長事,琴鳴鶴上臺。
長白山中跨白驢,
偏提時掛小籃輿。
八騶朱雀航南路,
可似先生薄笨車。
泛論楊陸與蘇黃,
更把詩風向粵湘。
縱少崢嶸唐氣象,
清深細密亦升堂。
橫塞接青冥,天教作障屏。
陰崖閟冰雪,絕壑走風霆。
秦棧雄今古,行人恐晦暝。
驅車最高頂,長嘯起山靈。
半生饒負水云情,豈信貞松亦早傾。
不謂隔天還隔世,卻能無累學無生。
詩如獨鶴含霜潔,墨剩柔翰剪水橫。
惆悵茂陵書固在,不知何日索相呈。
虛樓深閉。闌角飛花墜。鴛甃上,苔紋細。塵昏青玉鏡,蠹損銀鉤字。人去后,轉頭春色都無幾。
帳捲蛛絲系。香冷爐灰死。沉想處,增憔悴。淚多衾易潤,膠澀弦難理。夜靜也,雨來風緊紗窗碎。
七年石城下,猶記別時顏。此日予重往,逢君應召還。時艱知念切,道路閱頭斑。且愜良辰賞,扁舟共采蘭。
舟行聞與見,不異在都時。何意平原道,欣瞻云漢儀。巢許箕山意,夔龍圣代私。寸心傾未得,風雨促分歧。
至人不礙世,出處亦何情。聞道綸扉上,于今待老成。因之懷鳳德,敢以付嚶鳴。自有冥鴻意,無煩猿鶴驚。
芳辰湊良會,哪得再尋常。不盡塵中話,兼多世外商。龍馴寧自性,鷗狎未飛翔。安石東山在,蒼生引望長。
法王法令沒周遮,一片虛凝絕點瑕。槌下不開諸圣眼,幾多騏驥困鹽車。
百丈堂前辨野狐,紫羅帳里撒真珠。誰家別館池塘里,一對鴛鴦水上浮。
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暢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解劈當胸箭,因何只半人。為從途路曉,所以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