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道中
直到青天上,
何知徑路分。
巖巒森氣象,
風雨極聲聞。
石勢存危棧,
林煙續斷云。
客衣殊太薄,
嘆息此勞筋。
直到青天上,
何知徑路分。
巖巒森氣象,
風雨極聲聞。
石勢存危棧,
林煙續斷云。
客衣殊太薄,
嘆息此勞筋。
一路攀登直到青天之上,哪曾知道路徑如此分岔難辨。山巒巖峰森然有威嚴氣象,風雨交加之聲極大可聞。石崖間還留存著高險的棧道,林間輕煙與斷續的云靄相連。旅人衣裳實在太過單薄,只能嘆息這旅途勞頓傷筋。
森氣象:指山巒巖峰森然羅列,有威嚴的氣勢。
危棧:高而險的棧道。棧,在懸崖上鑿石架木建成的道路。
殊太薄:特別單薄。殊,很、特別。
勞筋:筋骨勞累,指旅途艱辛。
鳳縣為古蜀道要沖,多險徑。此詩或為詩人途經鳳縣時所作,記錄行旅途中所見的險峻地勢與切身感受。
詩以行旅視角,描繪鳳縣途中高險之景,展現行役艱辛。語言平實而畫面感強,通過景物描寫與自身感受的結合,深切傳遞出旅途勞頓之情。
萍蹤浪跡滯天涯,誰可開懷共酒卮。
每向槐陰尋舊雨,幾經苔徑覓新詩。
地非巢父牽牛處,人是濂溪解綬時。
同在風塵名利外,孤云野鶴自相隨。
珊瑚石亞玉瑯玕,搖曳云稍翠色寒。疑是朝真仙佩響,清音縹緲碧云端。
閑歌淇澳步虛庭,一炷爐煙繞翠屏。試寫瀟湘秋半幅,硯池浮動墨花馨。
采蘭憶昔過湘浦,兩岸修篁帶雨看。此日晴窗見圖畫,令人清興滿江干。
瑤臺月上夜將分,勁節修儀見此君。一段高標誰寫得,九天涼露落紛紛。
我笑共工緣底怒。觸斷峨峨天一柱。補天又笑女媧忙,卻將此石投閑處。野煙荒草路。先生柱杖來看汝。倚蒼苔,摩挲試問,千古幾風雨。
長被兒童敲火苦。時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巖屏,鏘然一滴甘泉乳。結亭三四五。會相暖熱攜歌舞。細思量,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
九天旭日照銅龍,
朝罷從容侍上宮。
花萼聯翩方晝永,
晨昏常與問安同。
星壇松檜倚瓊梯,帝座旌幢拂紫霓。
丹客眠云金鴿老,水姬呼雨白龍啼。
樓臺隱映齊梁變,巖壑憑陵日月低。
倒捲水簾風滿袖,山靈留我濯塵泥。
世競江西派,人吟老杜詩。
五言真有律,徐稚是吾師。
不但時相似,還能猛出奇。
平生誤學處,深恐不能醫。
金碧樓臺繪六朝,祇今秋夕勝春宵。
三更燈影搖歌舫,十里脂香膩畫橋。
甲帳鎖云誰夢熟,丁簾鉤月總魂銷。
秦箏趙瑟東西是,小字何從記楚翹。
憶荷公車薦,多慚識面求。
驚心異生死,倒指十春秋。
國士懷青眼,門生慨白頭。
束芻催老淚,東與大江流。
平遠樓臺據蜀岡,三峰起伏萬松蒼。
風流太守開公宴,江上諸山到此堂。
曾制荷觴傾碧釀,似甘棠。
醉翁之意髯翁得,同爇文忠一瓣香。
周行櫛比未應充,薦廟方求古鼎鐘。
經眼乍愁千紙積,解頤聊喜一言逢。
黃花庭檻時雖過,白酒鄰槽愿可從。
更促寄衣真似旅,曉堂初怯露寒濃。
吾聞康回馮,怒觸不周天。柱折地維絕,盤古錯愕天皇愁。可憐開辟費神力,纖兒撞壞誰能修?
大哉媧皇鼓洪爐,補天乃用五色之石頭。中有一石不見收,孤懸天中如贅旒。
我過石所聞石語,啾啾復唧唧。爾何所怨?爾何所苦?高高者天厚者地,容汝頑軀那不足汝所。
石亦無所怨,石亦無所苦,如我輩行者,袞袞升天閶。
何況有人手持造化之橐鑰,能以陰陽為炭煉五金,精寫躍冶之不祥。毋使散作蚩尤芒,范大千界鑄成倚天長劍,先刳吞月癡蟆腸。
以次屠裂天狗,不教饕餮蝕太陽。然后一釣連六鰲,瀛海東盡斷鰲足,分排八極支穹窿。
再更十二萬年元會窮,永永不弛扶桑弓。昆岡互古無毒爓,石壽得與天地同,我獨棄擲無怨恫。
亦有入城路,門前秋草長。荷鋤書在手,負鍤醉為鄉。霜渡溪流澀,廚煙樹葉香。為貧從儉約,猶欠半年糧。
昔日黃金屋,十年荊棘林。浮生真亦假,世事古猶今。電隙無留景,云泉屬自心。紛紛蝸角里,朝暮幾升沈。
鐵硯幾磨研,依然螢雪邊。薄才遺圣世,無祿盡親年。多病唯諳藥,當寒不識綿。素心期淡泊,冰檗誓能堅。
秋蟲隨響滅,振羽不知疲。譬彼附炎士,寧思失勢時。垂竿動天象,定策茹商芝。投分諒非淺,翻然弗可追。
閉戶謝流俗,青山獨自看。淡交從古少,冷面對人難。農圃元非學,神仙不在丹。孤懷無別想,回向此心觀。
四時俱橐籥,一氣自回旋。誰謂春風力,能專萬物權。榮枯忘晦朔,霜雪抱貞堅。賦分有深淺,殊非天道偏。
已是中年后,何當絕悔尤。漁樵非始志,燈火企前脩。葉落秋容見,巢傾鶴貌愁。詩窮安敢避,天為拙人謀。
土木非吾事,支東復拄西。雨盈溝壅葉,檐側礎沈泥。護壁時編葦,登樓恐折梯。若無憂撓至,終歲亦安棲。
近覺吟無趣,權將俗累刪。鶯花老眼倦,風雨半春閑。野面便粗褐,柴扉掩暮山。片云尋處泊,飛度竹檐間。
白發天應棄,春風吹不青。神仙歸恍惚,書傳出英靈。周粟豈醫餓,湘流難活醒。迄今名字在,百世仰芳馨。
一雁驚飛早。逗孤影、長天小。
水遙山杳,北云過盡,南樓又到。
紅蓼花明雨洗,楚江岸曉。
黏天沙草。帶眠宿、和煙叫。
銀河低掛,簾前樓角,人兒懊惱。
此后闌干,長倚短憑不少。
猗彼瓊樹林,鳥逝遺孤雌。孤雌翼其雛,飛飛鳴高枝。
何異馮家母,慘怛曾百罹。良人蚤捐背,膝下三歲兒。
紡績兼力作,教兒書以詩。朗照自齠齔,三靈稟奇姿。
畫荻機杼側,侍毋如嚴師。庠序三遷來,俎豆日習之。
警勵窮典奧,斷織遵良規。兒也勤服膺,諷誦不下帷。
學成述孔訓,內式中閨儀。貽馨有令矩,頌德于母慈。
貞士不可見,凄涼飲冰言。徒慚金吾使,萬里馳輶軒。
馬君伏波之子孫,西觀桐柱跡猶存。江上相逢多意氣,高歌一曲下湘沅。
雅歌皇華詩,送行傾玉卮。薰風吹船下湘渚,回首誰憐斑竹枝。
君來安坐人莫窺,判如南山何可移。漢庭賢士雖無數,四海偏誇張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