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其三
朝飲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無所思,日高尚閑臥。
暮讀一卷書,會意如嘉話。欣然有所遇,夜深猶獨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馀暇。復多詩中狂,下筆不能罷。
唯茲三四事,持用度晝夜。所以陰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往人,心安時亦過。
朝飲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無所思,日高尚閑臥。
暮讀一卷書,會意如嘉話。欣然有所遇,夜深猶獨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馀暇。復多詩中狂,下筆不能罷。
唯茲三四事,持用度晝夜。所以陰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往人,心安時亦過。
清晨飲下一杯酒,靜心與自然融合。茫然無思無慮,太陽高升仍悠閑躺臥。傍晚讀一卷書,心領神會如同與好友暢談。欣喜有所領悟,深夜仍獨自靜坐。又得琴中趣味,調弦撫琴自有閑暇。更有詩興狂發,下筆難以停住。唯有這幾件事,用來度過晝夜。因此陰雨天里,整月不出屋舍。方知獨來獨往之人,心若安寧時光也易過。
冥心:靜心,潛心。
元化:自然的變化,指天地造化。
兀然:茫然無知、無拘無束的樣子。
會意:心領神會,指讀書時領悟到深意。
安弦:調試琴弦,指彈奏琴曲。
經旬:一整個月(古代“旬”可指十日,但此處“經旬”結合語境指較長時間,代指整月)。
獨往人:指獨來獨往、不受世俗束縛之人,暗指陶淵明式的隱逸者。
此詩為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組詩之一,約作于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時白居易任左拾遺,雖積極參與政治,但受陶淵明隱逸思想影響,開始向往超脫世俗的生活。組詩模仿陶詩風格,通過描繪日常閑居場景,表達對自然、閑適生活的追求。
全詩以“朝-暮-夜”的時間順序,鋪陳飲酒、讀書、撫琴、寫詩等生活片段,展現作者對簡單生活的滿足與內心的安寧。語言質樸如陶詩,體現了白居易對陶淵明隱逸精神的效仿,是中唐文人尋求精神超脫的典型之作。
落魄正當年,人皆笑我顛。乾坤時運動,滄海渺無邊。
異派尋源未易殫,流傳青縣又滄灤。白陽別教君應是,苴杖麻衣素練冠。
一見負吾愿,人亡乃及門。溫乎容可即,儼若像如存。滿擬朋三壽,那知隔九原。瓣香傾老淚,佇立黯消魂。
暗水潺湲,門深徑曲,自尋鐙戶。層陰散晚,夢醒怯聞疏雨。甚秋來、樹根亂蛩,伴人忍作傷離語。剩擁衾嘆息,荒齋人靜,頓愁羈旅。遲暮。登樓處。正素女青娥,斗寒三五。孤飛雁影,尚解銜蘆呼侶。想相尋、唯有怨魂,瑣窗繡閣還記否。向歡時、料有而今,淚落珠盈俎。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小女都相學,斗取金盆看五生。
北風如箭射庭除,冷落禪門一物無。多謝諸人相暖熱,殷勤為我作開爐。老僧來慧林,四見書云節。不解巧逢迎,豈敢多饒舌。瞋即聽你瞋,拙即從我拙。要透祖師關,放教心地歇。若不歇,臘月三十日,一時都敗闕。
秋聲和暮角,膏雨逐行軒。
雨過江皋凈,風來庭檻清。此君故人好,入夜聽秋聲。
高梧悴葉,陣陣點朱扉。蘚階露濕,荷沼鏡平,涼月穿幃。幽怨多,空寄托,青琴響里。此情常怕人知。最凄其。誰憐瘦損蕭郎,淹留誤了心期。料向湘波寄淚。清夜挑鐙,更續秋辭。千萬紙。路斷絕,還愁鳳訊稀。
覆簣無功海水深,年時危謗苦侵尋。蠶莊殘劫天難問,末路終虛贖命金。
瑤圃高秋會,金閨奉詔辰。朱輪天上客,白石洞中人。佩響泉聲雜,朝衣羽服親。九重青瑣閉,三秀紫芝新?;幥胤绞?,偷桃漢侍臣。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嘆逝頹波速,緘詞麗曲春。重將悽恨意,苔壁問遺塵。
久矣致生芻,斯行夫豈徒。不惟哀一老,亦欲識諸孤。魏笏期傳祖,韋經在業儒。子平仙去早,萬事付長吁。
庭院深深早閉門,停針無語對黃昏。碧紗窗外初生月,照見梅花欲斷魂。
十年持釣在江湖,蒻笠蓑衣只自如。忽爾竿頭浮子動,等閑釣得一頭魚。
謫去賈生身健否,秋來潘岳鬢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