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崇孝寺宴集牡丹未開
丁香亭亭玉雪色,
梨花才似過寒食。
四月連陰未牡丹,
遙帷悵臥兼愁疾。
高柳黃塵百萬家,
卻于蕭寺問年華。
老懷正覺春遲好,
明日來煎谷雨茶。
丁香亭亭玉雪色,
梨花才似過寒食。
四月連陰未牡丹,
遙帷悵臥兼愁疾。
高柳黃塵百萬家,
卻于蕭寺問年華。
老懷正覺春遲好,
明日來煎谷雨茶。
丁香花亭亭玉立,顏色似玉如雪;梨花剛剛開過,仿佛寒食節已過。四月里連日陰雨,牡丹還未開放;在遠處的帷帳中悵然臥著,又添了愁思和疾病。高大的柳樹下,黃塵籠罩著百萬人家;卻在這幽靜的寺廟里詢問時光的流逝。年老的心懷正覺得春天來得晚些更好;明天要來煎飲谷雨時節的新茶。
亭亭:形容花木挺拔的樣子。
玉雪色:像玉和雪一樣潔白。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傳統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
蕭寺:佛寺,因唐蕭子云為寺題額“蕭寺”而得名,后泛指寺院。
谷雨: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最后一個節氣,此時新茶萌發,是采茶的好時節。
此詩當創作于暮春初夏時節,詩人于崇孝寺宴集,本欲賞牡丹卻因連陰未開。結合“谷雨”“老懷”等詞,推測詩人年事漸高,面對春遲與未開的牡丹,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生出隨遇而安的閑適心境。
全詩以“牡丹未開”為線索,由景及情,既描繪了初夏寺院的素淡景致,又抒發了老年詩人對春遲的獨特感悟——從病中悵然到“春遲好”的釋然,最終以煎茶的閑適作結,體現了對自然時序的從容接納。
徑曲松花落,林疏塔影紅。
云深何處梵王宮。敲破塵心清夜、一聲鐘。
斷續隨風度,相思有夢通。
韶華催去恁匆匆。不管征人愁絕、月明中。
酒樓柳絮白紛如,
帶雨隨風密又疏。
萬景天全群動息,
玉堂人老臥茅廬。
山入秦封蒼莽開,兩江千里合流回。魚鹽水落通新市,鹙鶴天空下古臺。分閫自應心膂托,掌書誰是折沖才。英雄事往嗟遺劍,夜夜輝騰燭上臺。
瀚海銅標第一關,天開雄鎮控諸蠻。皇威南暨朱離格,粵壤風清虎帳閑。鉦鼓正高新府第,金湯不改漢河山。蒼梧漫作妨秋計,東郡鄉兵業巳還。
卓筆峰高不可求,
臨池空自意悠悠。
此中本有珊瑚架,
鐵網何須屢溯游。
獨步當年賢士關,
青衫初試□官閒。
好憐歸去龍鐘者,
五世題名在道山。
下騎還登百尺樓,煙云萬象豁清眸。
嵌空窗牖藏山隙,屈曲巖廊瞰澗流。
怪石當階驚臥虎,長松蔽日隱蟠虬。
詩人到此應殊少,壁上曾無一字留。
莫向人天問舊盟,
可憐枉自憶傾城。
夢魂無據啼無益,
累我凄涼過此生。
從心所欲。高蹈祠官惟見獨。
其壽伊何。古井章泉水不波。
臘前梅好。玉潔日光香耐老。
才大三千。首首清詩得自編。
六十龐眉叟,雅如陳太丘。閒情看畏壘,生事獨滄洲。自是形疑鶴,何須杖有鳩。君家鄰海嶠,歲歲自添籌。
君有謝家玉,新彈漢吏冠。一經今若此,百歲總為歡。涉屐江天闊,開樽云水寬。自應常駐世,何事問還丹。
戴此頭顱贖父刑,誰知不得比緹縈。斷魂化作雙飛鳥,飛薄青霄日月明。
霄漢云深雨腳纖,難將只手引龍髯。西風吹斷萊衣夢,空使人間哭孝廉。
楚客才名桂后冠,西堂字字是瑯玕。
園多積雪歌仍起,臺似陽春和更難。
竹樹江沱移艇入,梅花云杜引觴看。
中原何限蒼生望,留得東山待謝安。
御苑春將盡,和風鼓物生。
蕓窗來淑氣,丹陛奏清聲。
眠柳垂青?,流鶯囀碧泓。
沾泥非有意,高下點蓬瀛。
石闌曲護,看魚鱗細浪,綠涌幽渚。簇簇蒲梢抽短劍,演漾滿陂春水。
吐沫浮花,香吹卷絮,沒處圓紋起。藕邊墜雨,滿襟涼意如此。
更有葉底微行,甌邊暗避,橋影閑來聚。撒食競看浮水面,脫后猶爭香餌。
翠尾穿波,銀腮噀玉,潑刺空潭里。池亭小立,波光明上眉際。
未許嬋娟全面露,當頭虛說相逢。癡云深護廣寒宮。中宵明鏡掩,可是晚妝慵。
窗外蜜梅初破蕊,生憐香影迷蒙。簫聲吹徹玉玲瓏。幽懷何處訴,惆悵倚西風。
四壁蕭條絮縷空,
附棺無具附身同。
鄰家借得黃棉襖,
泣伴單衾殉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