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蜀雜事詩(選十) 其十
一箭曾無東向發,
沙彌原本不知兵。
祭文凄絕將軍廟,
江岸回頭盡哭聲。
一箭曾無東向發,
沙彌原本不知兵。
祭文凄絕將軍廟,
江岸回頭盡哭聲。
沒有一支箭曾向東發射,出家的小和尚原本不懂軍事。將軍廟前的祭文無比凄涼,回頭望江岸滿是痛哭之聲。
沙彌:佛教中出家的男子,年齡較小,尚未受具足戒,此處代指不諳軍事之人。
凄絕:極其凄涼,形容情感濃烈悲切。
將軍廟:為紀念陣亡或有功將領所立的祠廟,此處或指后蜀抗敵將領的祠廟。
東向發:指向東方向發射箭矢,代指對抗東邊來犯之敵的軍事行動。
此詩為《前后蜀雜事詩》組詩之一,或詠五代后蜀滅亡史事。后蜀末期統治腐敗,面對宋軍東進時,軍事無能(如用非軍事之人統兵),未作有效抵抗即敗亡,百姓因戰亂流離,故有江邊哭祭之景。
詩以簡練筆觸勾勒后蜀戰敗場景,通過“沙彌不知兵”的荒誕與“江岸哭聲”的悲切,批判統治集團的軍事失當,反映戰亂對民生的摧殘,是詠史抒情的典型之作。
萬里卷潮來,一柱當中撐。甚日天公墮寶簪,巧向江心碇。乞與小姑奩,不共彭郎饤。若到宮亭換晚妝,霞落明于鏡。
云破露新晴,月上輸清氣。最是江城有底佳,燈火人煙沸。行樂盡歡娛,眼界尤妍媚。多少江濱解佩人,邂逅無窮意。
水旆山幢到眼真,丹青筆手壓紅塵。休衙午睡千峰面,江北江南一樣春。
洪池環貝闕,清籞切龍淵。光騰馬躍渚,潤入象耕田。錦紋浮澹淡,金碧映淪漣。津吏醉持楫,漁郎歌扣舷。白浪認前浦,丹霞分遠天。蒙籠山鬼洞,遙裔海童煙。別賴鳴空外,歸云望日邊。向夕長風起,愁吟江漢篇。
登臨獨向此憑闌,天海茫茫夕照間。閑鳥云摶歸石嶼,方舟鏈鎖泊沙灣。支離大國盟何棄,錯彩舷窗色已斑。鎮日猶憐金發女,載歌異域不知還。
幾樹桃花夾竹開,阮家閭巷長春苔。啟扉索馬送客出,忽覺青紅入眼來。
掛包妃子墓田居,馀地無錢買一鋤。鄰寺笑貧稀住計,孤山嫌怪索離書。鴻雖自去何須送,鷗不曾親盡不疏。亟欲寄聲尋便武,只煩三十六鱗魚。
憶吾年六十,上壽登君堂。見君方富盛,四十稱曰強。平泉開壽宴,酒醴列笙簧。素心數晨夕,寄疑相校量。大筆推陳、龔,高才并施、汪。鑄儂與癭民,沈子列儕行。閒散聚林下,不知世滄桑。去歲君介紹,饑驅走南洋。九日一樽酒,攜手餞河梁。波濤千萬頃,仰首天蒼蒼。回思依宇下,寤寐弗能忘!今年五月夏,君又例稱觴。惜非著翅人,御氣任翱翔。又非王子喬,俄頃到君旁。斗詩列壁壘,試茗辨旗槍。前朝舊文獻,風雨夜聯床。獨我萬里外,極目戰云黃。我聞廣成子,修道有仙方。毋勞復無撓,彌壽與天長。持此祝純嘏,莫笑老生常!
雪里驚看花獨開,燕支山上曉飛回。莫憐幽谷寒無柰,為帶春光一點來。
華琚瑤碧香羅雪。雕闌倚遍桐陰月。辛苦佇歸人。璇璣圖未成。幽懷何處在。鈿約長留待。一角小樓紅。度簫無奈風。
痛史新翻鴨綠江,一篇短褲證行藏。鄭娘薄命張娘殉,野祭詩成已斷腸。
漁網中流撒暝煙,江空雁叫雪晴天。錦鱗若得歸須早,莫待風濤暮打船。
齋祠難著野衣冠,旋贖金章始見閒。臺架塵侵毬路暗,花書墨漬笏頭斑。當年驲騎傳呼賜,此日村童拂拭還。若比前廳荒驛舍,見存猶可一開顏。兒女傳觀省見稀,病身聊復借光輝。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間關秦璧歸。不是典來還酒債,亦非將去換蓑衣。塵魚甑釜時相阨,微汝誰能為解圍。
媚骨生成豈我儕,與時無忤有何哉。錯從耶弟方猶大,何不紂庭咒惡來。驢背尋驢尋到死,夢中說夢說成灰。世人難與談今古,跳入黃河濯酒杯。
腸斷春風楊柳花,中原何日再京華。將軍未報歌三箭,樂府徒傳舞兩娃。會見敵營如竹破,不應淮甸又兵加。頻年寒食常為客,強索芳樽樂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