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黃候章登羊城南樓
雉堞巍峨控上游,西風蕭瑟正颼颼。
月華遠映澄湖凈,朔氣迥含孤嶼愁。
有客獨懸歐冶劍,何人同瞰仲宣樓。
風塵望斷多烽火,畫角聲馀起百憂。
雉堞巍峨控上游,西風蕭瑟正颼颼。
月華遠映澄湖凈,朔氣迥含孤嶼愁。
有客獨懸歐冶劍,何人同瞰仲宣樓。
風塵望斷多烽火,畫角聲馀起百憂。
巍峨的城墻高聳,掌控著上游要地,蕭瑟的西風正颼颼地吹著。月光遠遠映照,清澈的湖面一片澄凈,北方的寒氣彌漫,裹著孤嶼的愁緒。有客獨自佩著歐冶子鑄造的名劍,卻不知何人能同我俯瞰這仲宣樓。望盡風塵,只見多處烽火,畫角聲停歇后,百種憂愁油然而生。
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墻的齒狀矮墻,代指城墻。
歐冶劍:傳說春秋時歐冶子所鑄名劍,此處代指鋒利的寶劍或才識之士。
仲宣樓:東漢王粲(字仲宣)作《登樓賦》的樓,后常代指文人登樓抒懷的場所,隱含思鄉或懷才不遇之意。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用獸角或竹木制成,發聲哀厲高亢,多在黎明或黃昏時吹奏以報時或警眾。
詩作約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詩人與友人黃候章秋夜登羊城南樓,目睹烽火連天的戰亂景象,結合個人際遇與對時局的關切,感懷而作此詩,抒發憂時傷世之情。
全詩以秋夜登樓為線索,由景及情,借自然之景與歷史典故,勾勒出戰亂下的蒼涼圖景,集中表達了對社會動蕩的憂慮與個人的深沉愁緒,語言凝練,情感真摯,是一首融合寫景、用典與抒情的佳作。
隔岸忘川水,無情斫似刀。千般回首奈何橋。彼岸曼殊如血,泣我一心凋。著淚傷情水,澆腸第幾瓢?;ㄩg往事泛成潮。泛也當時,泛也挽嬌嬌。泛也兩人相倚,看月那春宵。
蜀城風物冷凄凄,馬上哦詩日向西。雪嶺冰融春水綠,錦江花落子規啼。臥龍祠廢碑橫草,杜老堂空雨漲溪?;厥讋儆纬赏?,倚風吟斷意俱迷。
髻薄金釵半亸輕。佯羞微笑隱湘屏。嫩紅染面太多情。長怨曲闌看門鴨,慣嗔南陌聽啼鶯。月明簾下理瑤箏。
心如結。西風老盡黃花節。黃花節。塞鴻聲斷,冷煙凄月。漢朝陵廟唐宮闕。興衰萬變從誰說。從誰說。千年青史,幾人華發。
公馀莫放西湖景,步步蒼苔岸岸松。
天空朔雁不成行,秋色年年似故鄉。門掩菊花人獨臥,冷風疏雨過重陽。
幽蘭出佳谷,托根岐路傍。路傍多風雨,侵凌良獨當。榛荊雜菅茅,紛紛遙相望。白日萬里遠,腐草流螢光。感此忽求懷,冰炭入我腸。千古曠達人,去住貴能忘。松菊有良侶,諒茲非故鄉。安得垂天翼,附之東南翔。
耕讀生涯有舊丘,可能憔悴滯荒州。常懷元亮籬邊菊,不羨王戎手上籌。青鬢忽隨蓬梗老,朱門爭似草亭幽。裁書便約漁樵侶,歲晚相尋夙愿酬。
戎馬揚旌方塞外,風煙攬轡復南中。霜旄側映丹崖日,繡節深含綠箐風。久信夷情懷葛亮,未愁漢路阻唐蒙。若言雜獠先聲策,須試諸羌不殺功。
欲落未落天疏星,東方作矣絳樓明。人間但眩長春洞,此地真如不夜城。何事杯深若邀月,端有空明供眼纈。朝霞□合當朝餐,絕勝石髓堅如鐵。
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側徑既窈窕,環洲亦玲瓏。俯視喬木杪,仰聆大壑灇。石橫水分流,林密蹊絕蹤。解作竟何感,升長皆豐容。初篁苞綠籜,新蒲含紫茸。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撫化心無厭,覽物眷彌重。不惜去人遠,但恨莫與同。孤游非情嘆,賞廢理誰通。
二年奔走道途間,知被青山笑往還。只向江南南岸老,行人應更笑青山。
古人用眾水如持,不為常安不慮危。違諫伏波終自困,捍羌充國本無奇。
江晚朔風號樹林,獨燒銀燭坐更深。冬林更比秋林薄,霜色偏隨月色侵。雁有先幾知冷暖,鷗隨流水自浮沉。愁艖強絆終搖飏,索醉惟應罄橐金。
君如天上月,余似井底魚。愿不惜馀光,中心一照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