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吳介夫專壑七詠 其三 止宿
大路古茅塞,問津欲何從。
雞黍相款留,賢哉植杖翁。
大路古茅塞,問津欲何從。
雞黍相款留,賢哉植杖翁。
大路自古以來被茅草堵塞,想問路卻不知該往何處。主人用雞黍熱情款待挽留,這位扶杖的老翁真是賢德啊。
茅塞:被茅草堵塞,此處指道路因荒草叢生而不通。
問津:問路,化用《論語·微子》中孔子使子路問津于隱者的典故。
雞黍:殺雞煮黃米飯,代指農家樸素而真誠的款待,典出《論語·微子》中隱者留子路宿并“殺雞為黍而食之”。
植杖翁:扶杖的老人,化用《論語·微子》中“植其杖而蕓”的隱者形象。
此詩為作者為友人吳介夫的“專壑”景點創作的組詩之一。可能作于作者游歷或與友人交游時,通過描繪鄉村投宿經歷,借經典意象傳遞對隱者品格與田園生活的推崇。
全詩以問路遇阻、受翁款待的小事切入,借《論語》典故深化主題,贊美隱者賢德,表達對田園人情的向往,語言樸實而意蘊悠長。
泊在滄江萬頃天,短衣赤腳踏空船。盤渦水里魚兒聚,網得新肥一尺鳊。
唐虞不可作,大雅何寥寥!居然正始音,洋溢天歷朝。一鼓聲氣和,再鼓陰陽調。令我樂忘味,彷佛齊聞韶。嶧陽多孤桐,因得備采樵。愿言圣明世,勿棄爨下焦。
重岡復嶺渺天涯,觸熱馳驅力欲疲。但愿官倉長有粟,不愁客路更多岐。政聲盡說于陽好,心事還逢鮑叔知。別后思君勞夢寐,樵川川上月明時。鮑侯招客梵宮游,杰閣岧峣近斗牛。山勢北來如展幕,溪流西去可通舟。半峰落日孤城晚,一榻涼風萬葉秋。想有新詩留絕頂,還應寄與故人不。
作客彭城又幾春,煌煌庠序正興文。光躔奎宿空中現,曲奏霓裳月里聞。眢井水枯憐宿草,蕭關路杳盼行云。遨游如過歐陽墓,拓得殘碑幸見分。
高下水痕元自定,后先花信不須催。祇教人種菜,莫誤客看花。只為人前呈顏色,天工罰取不教香。
岸旁燎火莫闌殘,須念兒郎手腳寒。更把綠荷包熱飯,前頭不怕上高灘。
忙中歲月靜中消,詩酒猶堪慰寂寥。好友不來天又雨,殘紅飛過綠楊橋。
桃花不記武陵源,峒里人間別有天。罨畫溪山明白晝,接云禾黍自豐年。前岡飲犢逢巢父,別浦移舟渡輞川。問著主人無一事,久拋金甲事春田。
行年六十一,小道誤平生。塵垢猶陶鑄,風騷孰典型。自珍憐敝帚,所獻惜余羹。空有離奇字,撐腸尚縱橫。
照井怨憔悴,顧影空垂淚。猶勝張麗華,愴皇井中墜。
大雪尋梅好寫詩,隔江友家泛金卮。因觀赤壁兩篇賦,不覺蘇州夜半時。城上將軍原有令,江南才子本無知。賢侯若問真消息,也有聲名在鳳池。
昔者不識禮,孝道多所違。或狎少年場,或僻書與詩。或逐高朋會,或結窮交知。意氣人所慕,聲名忽以馳。豈知為人子,有一非所宜。我父本碩德,博雅為世師。馀興復不淺,風月開襟期。我始因過庭,坐客稱佳兒。弱冠志四方,色養遂已虧。父兮本好游,兒不于焉隨。父歸兒復出,兩載兒乃歸。賓朋交雜遝,登堂重修詞。毋乃父勞苦,借讀鄰一枝。敢忘定省節,烏戀曾幾時。敢畜私錢帛,解贈恒不支。只恃愛日長,詎識沉崦嵫。床前跪侍疾,痛哉永相離。雖誓斷肉食,何能一補之。雖為資蓮邦,寧似居庭幃。行行乃復見,音容儼昔慈。獨坐擁萬卷,兒亦前戲嬉。夢樂覺益哀,見喜想逾悲。愿告為人子,承歡慎毋遲。
芙蓉開遍錦云低,夜飲漁莊月滿池。按得新詞倚紅袖,桃花便面寫烏絲。
客況鄉情正不禁,遠勞一價送佳音。開緘快睹龍蛇字,念舊深知鐵石心。萬里海天春渺渺,半窗風雨夜沉沉。相思苦被浮名絆,尊酒何時更盍簪。
有意無心未可猜,語言久已與吾乖。長悲嫩葉飄零去,似見斜陽返照來。轉轉中年呼即至,翩翩綺夢喚難回。忘情苦乞仙家水,不見思凡下世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