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八詠 其七 石鏡亭
西戍夕陽晴,東城石鏡明。
有山名八字,供作兩眉橫。
西戍夕陽晴,東城石鏡明。
有山名八字,供作兩眉橫。
西邊的戍所沐浴在晴朗的夕陽中,東邊城邑的石鏡閃耀著明亮的光澤。有座名為'八字'的山巒,恰似兩道秀眉橫亙天際。
西戍:西邊的戍所,指軍事防御據(jù)點或邊地駐防處。
東城:與'西戍'相對,指東邊的城邑或聚居區(qū)域。
石鏡:江夏(今武漢)一帶傳說中光滑如鏡的巖石,可能為自然形成的景觀石。
八字山:山名,因山體形狀若'八'字而得名,具體位置在古江夏境內。
兩眉橫:以人的雙眉作比,形容八字山橫向舒展的形態(tài)。
《江夏八詠》為宋代詩人張耒任黃州通判等職期間所作組詩,聚焦江夏(今湖北武漢)的八處勝景。本首《石鏡亭》具體創(chuàng)作于游覽石鏡亭時,通過描繪亭周夕陽、石鏡、八字山等景觀,展現(xiàn)了詩人對當?shù)厣剿募氈掠^察與人文情懷。
本詩以石鏡亭為中心,勾勒江夏城郊夕陽下的山水勝景。前兩句以'西戍''東城'空間對舉,突出石鏡之明;后兩句借'八字山'形似雙眉的妙喻,賦予山景靈秀之氣,語言簡練而意境鮮明,是張耒描繪地方風物的典型之作。
月淡風和畫閣深,露桃煙柳影相侵,斂眉凝緒夜沈沈。長有夢魂迷別浦,豈無春病入離心,少年何處戀虛襟。
青骨標靈爾許奇,翩翩白馬去何之。廟門貼在煙云上,此是江東第一祠。
彭城西上一舟來,柳岸春濤畫障開。蘇墨在亭留琬琰,梵宮當戶出樓臺。風前艤棹生羈思,洪上分司屬俊才。欲借圖經詢古跡,何妨今日費刪裁。
乾荷葉,映枯蒲。柄折難擎露。藕絲蕪。倩風扶。待擎無力不成珠。難蓋宿、灘頭鷺。
玉堂學士草堂仙,濟世英才間世賢。憂國正操言事筆,移官又買載書船。風摶渤澥三千水,云擁蓬萊尺五天。更到鳳池春好處,紫微香煖御爐煙。
誰家亭館臨溪渚,四面蒼崖夾平楚。樹色溪聲白晝寒,行天赤日無炎暑。賓主相看禮數(shù)忘,筆床茗椀對壚香。圖中清福難消受,愿借虛亭半日涼。
鳳凰不棲枳,天馬肯就閑。胡為九淵龍,臥此數(shù)仞山。茍無風霆威,何異蛙蠙繁。世網易嬰人,有如百尺瀾。悠哉志士懷,直欲蘇人寰。一朝躡浮云,游戲窮玄間。寧知天瓢側,不及眢井蟠。百年撫陳跡,老木亦已刊。名高雖易毀,志遠終難攀。山中白頭僧,笑我發(fā)浩嘆!
月色湖天浸岳城,蘆花渺渺白鋪汀。玻瓈萬頃清無滓,只有君山一點青。
一段風光出當家,真成象骨與金沙。游人擬路庵前石,照顧南山鱉鼻蛇。
登名三十載,岸幘去壺山。乍入離珠府,不留鳴玉班。同升君弱冠,久別我衰顏。及此吟哀些,傷哉數(shù)太慳。
愁痕一線。念彩筆盡題,江南歸晏。細雨夜窗,相映孤燈應腸斷。西園竟日飛鶯燕。奈一霎、芳菲都變。佩蘭餐菊,滄江自臥,白頭吟倦。難見。投荒萬里,四年共負卻、秦淮春晚。泛棹媚香,買醉吳宮,風流散。紅闌俊語承平慣。悵此際、烏絲淚滿。高樓凝望依依,暮云寄遠。
掛冠心跡與誰明,海闊天遙萬里行。巖畔直松傷早伐,仗前朝馬戒先鳴。國恩可報身方健,家債初償事少縈。莫把五湖疑范蠡,古今豪杰本同情。
蕉夢幾時醒,心波稍不平。涼風新落葉,疏雨老秋聲。燈下書翻舊,窗前月洗明。自憐愁未絕,故愛作孤鳴。
三十六宮中,手探足還躡。一元十二會,理亂在目睫。我欲從先生,□□□□□。
興安城郭枕高丘,湘漓水分南北流。萬里橋頭風雪暮,不知何地望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