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湍陽看大龍
荒津競度破漣漪,
錦纜蘭橈逐岸移。
賓客共攄梁苑思,
江山猶帶汨羅悲。
翻輪錯認天邊轉,
策駟還疑水上馳。
倚棹臨風歌一曲,
佳人隨進上筵卮。
荒津競度破漣漪,
錦纜蘭橈逐岸移。
賓客共攄梁苑思,
江山猶帶汨羅悲。
翻輪錯認天邊轉,
策駟還疑水上馳。
倚棹臨風歌一曲,
佳人隨進上筵卮。
荒涼的渡口,龍舟競渡擊破層層漣漪;華美的纜繩、蘭木船槳,隨著河岸緩緩移動。賓客們一同抒發著梁苑雅集般的雅致情思,江山依舊帶著汨羅江畔的悲愴。飛轉的船槳仿佛在天邊轉動,疾馳的龍舟讓人誤以為是水上奔馬。靠著船槳迎風唱一曲,美人隨即奉上宴席的酒杯。
戊午: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考證,此處指某戊午年端午。
湍陽:即端陽,端午別稱。
錦纜:華美的纜繩,代指裝飾華麗的龍舟。
蘭橈(ráo):用蘭木做的船槳,此處為船槳的美稱。
梁苑思:借漢代梁孝王兔園雅集之事,指文人聚會的雅致情懷。
汨羅悲:指屈原投汨羅江的歷史悲劇,暗含對忠賢的追思。
策駟(sì):驅馬,此處形容龍舟如駿馬疾馳。
筵卮(zhī):宴席上的酒杯。
此詩當創作于某戊午年端午(湍陽)。詩人于荒津處觀看龍舟競渡,與賓客共游,見江景而思及屈原投江的歷史悲劇,觸景生情,將節日的熱鬧與對忠賢的追思融合,寫下此作。
全詩以端午龍舟競渡為核心,既描繪了現場的熱烈場景,又通過“梁苑思”“汨羅悲”等典故,將現實歡樂與歷史哀思結合,語言華美,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歷史與生活的細膩感知。
九月南徐路,椿顏入夢頻。太行云喚客,東海月迎人。桃葉新歌扇,蘆花舊釣綸。篋中萊子服,先拂上陽塵。
乍輟三更枕,初回萬里航。眼青猶上國,頭白正高堂。歷歷瞻鴻羽,呱呱憶雁行。應知海籌屋,遐算八千長。
釣罷林塘退食馀,彈歌不羨武昌魚。
歸來癖病惟尋藥,老去窮愁祇著書。
得意青山如好友,無心到處是閒居。
何因喚到桑麻長,出見門臨上客車。
北庭茫茫秋草枯,
正東萬里是皇都。
征人樓上看太白,
思婦城南迎紫姑。
追風快馬纏錦絳,
襪胸帕首弓在搜。
一聲雁落血如雨,
金原秋冷霜天高。
唐家天子重清明,
細柳為圈賜侍臣。
新入吳中風土記,
家家門卷柳條新。
林臥真吾愜,芳菲況夏園。種桃臨甃碧,架蓏綴門繁。野雀驅蟲下,山蜂抱葉翻。相關幽事足,誰復夢乘軒。
衡宇侵云白,喬林蔽野青。真堪澤豹變,不礙學鴻冥。一壑予將老,三閭爾獨醒。行藏漫回首,天地總浮萍。
向夕云霞映,蒼茫川渚幽。未辭鶉火月,巳近草蟲秋。徵士黃花徑,騷人白芷洲。奈林歸臥穩,吾道爾同仇。
柴門青對野,吟眺澹忘歸。樹晚明霞綴,沙晴翠羽飛。山林吾志在,天地此生微。擾擾人間世,風塵今息機。
誰報兇酋發冢冤,
寶刀飲血月黃昏。
要攜十斛葡萄酒,
來酹秋原壯士魂。
兩國爭衡際,
諸君袖手觀。
群然著珠履,
誰肯捧銅盤。
澹云微雨日西斜,細語輕憐隔淺紗。簾影低迷防燕子,衣香清遠襲梅花。
洛靈久斷黃初夢,漢使難通碧落槎。只當忘年真小友,出門動即到君家。
玉梅花下寫朝云,更比梅花瘦幾分。盡許眉間傳月彩,難從骨里繪蘭芬。
高情未稱金泥屋,真色惟應雪浣裙。俗眼但知濃艷好,相如羞對卓文君。
所喜江陵得真處,
沮漳依舊兩川橫。
玉界瓊田萬頃平,
一年光景一番新。
苑中又見梅花發,
信手拈來總是春。
春鏡動春煙,春林綠半天。
簾低壓枝卷,窗迥對禽眠。
書帳蠅彈紙,琴床風觸弦。
辭衾惜香在,掃徑待花蔫。
研墨污羅袖,看魚落翠鈿。
誰云厭長日,終是惜馳年。
水潦江淮久,今年夏旱荒。
翻風無石燕,蔽野有飛蝗。
桎梏懲屠釣,橧巢迫死亡。
虛煩乘傳使,曾發海陵倉。
久知物化漫無歸,縱對新妍意已微。窈窕有魂依月窟,凄清無葉補云衣。秦淮歌舞消兵火,東岱巖巒足蕨薇。處處名園應寂寞,野娥好自耐芳菲。
壚頭作伴未應歸,乍立輕盈怯力微。不逐襄王成短夢,空教蒙叟換輕衣。名高花圃疑烏足,香度星垣侍紫薇。楊柳不須吹玉笛,芳華留取弄馀菲。
十畝香齋蝶未歸,碧云遮樹路尤微。隔簾欲動虛經眼,并葉初濃照舞衣。一徑情深南浦月,十年人老北山薇。蘧蘧已覺吾非我,忍摘輕盈伴夕菲。
柔麗芳須懶未歸,虛名似物亦輕微。宛疑神女陽臺夢,澹著飛燕拂月衣。漫欲隨蜂收綠蕙,何須避雀隱青薇。王孫萬里難藏恨,合伴芊芊草色菲。
昨宵華表鶴初歸,擬共莊生話翠微。薄翅欲飛低日影,輕風徐過動人衣。春園舉扇愁清夢,南國看花識紫薇。栩栩自忘蕭索意,不須窗下伴芳菲。
惆悵春園坐未歸,月明隨夢到金微。剪羅自覺輕能語,化吏何當幻舞衣。未上搔頭慚茉莉,長凝香汗愧薔薇。威蕤日影秋光薄,一并東籬色共菲。
楚國曾聞照乘珠,
間因齊盜取為娛。
人亡人得何須計,
端有龜腸恨晚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