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之屏山
馬湖江水遠黏天
一葉都憑百丈牽
苦被饑驅頻橐筆
何能興盡遽回船
游鱗吹浪縐山影
飛燕掠波投野煙
遙睇寶屏峰下路
春風綠遍草芊芊
馬湖江水遠黏天
一葉都憑百丈牽
苦被饑驅頻橐筆
何能興盡遽回船
游鱗吹浪縐山影
飛燕掠波投野煙
遙睇寶屏峰下路
春風綠遍草芊芊
馬湖的江水浩渺,遠遠與天際相連,一葉扁舟全靠百丈長的纖繩牽引。苦于為生計所迫,頻繁地攜帶筆墨謀生,哪能乘興而游后立刻返回?游動的魚群激起波浪,揉皺了山的倒影;飛燕掠過水波,飛入郊野的煙靄中。遠遠望去寶屏峰下的小路,春風已將茂密的青草吹得一片蔥綠。
黏天:與天相連,形容水勢浩大。
一葉:代指小船。
百丈:纖繩。
饑驅:因饑餓驅使,指為生計奔波。
橐筆:攜帶筆,指以筆墨謀生。
遽:立刻。
游鱗:游動的魚。
縐:同'皺',使起皺紋。
睇:看。
芊芊:草木茂盛的樣子。
此詩或作于詩人為生計奔波途中。詩人乘舟行于馬湖江,面對浩渺江水與艱辛行船,聯想到自身為生計頻繁執筆的辛勞;轉而看到江中游魚、掠波飛燕及寶屏峰下的春景,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全詩前半寫行舟之艱與生計之迫,后半繪江景之美,通過現實與自然的對比,既反映詩人的生存困境,又展現對自然的熱愛。語言質樸,意象鮮活,情感真摯。
古道欲追誰可訪,今生長恨不同居。煙云蓮洞青春靜,花鳥桐皋白日虛。晚接襟懷知茂叔,早慚詞賦慕相如。向披尺素傳云鯉,閉戶曾聞息著書。
荒村依野葑,樹色水光邊。人家知遠近,犬吠隔溪煙。
萬里望宸極,地遠天亦荒。玉節勞咨度,銀潢隔渺茫。鮒喁濡沫下,狐躍虎貙傍。皇仁本無間,遲子誕敷將。
月白村頭樹,苔青院外階。桐箏冷落小琴臺。人去樓空空剩舊銀釵。對物傷情睹,思人落寞懷。夢里相思最難挨。愁把一箋心字慢慢裁。
水華究靈奧,陽精測神秘。具聞上仙訣,留丹未肯餌。潛名游柱史,隱跡居郎位。委曲鳳臺日,分明柏寢事。蕭史暫徘徊,待我升龍轡。
北堂有子,其實三兮。仲焉此去,其心慘兮。
篾帆松艇趁潮生,隔岸平疇喚得應。上到渡頭失歡喜,泥行十里是西興。
弱翅凌晨動,繁聲向夕流。不知風露里,還得幾何秋。
蘭以當門鋤,竹緣太密洗。托身茍失所,彼美徒漫爾。郊居時雨馀,茅蕪手自啟。好風來林端,煩曦蔭樹底。生事雖甚微,粗足辦鹽米。會心即交游,異姓等兄弟。吾行迫始衰,聊復勤四體。伐檀譏素餐,相鼠歌有禮。
蒲觴宿醉尚厭厭,午枕薰風散黑甜。楚畹孤芳仍舊好,堯庭開莢有新添。攻醫謾蓄三年艾,用世渾如六日蟾。百煉青銅閑拂拭,匣中塵垢不相沾。
乘閒結伴躡丹梯,海晏天清望不迷。城倚粵臺開杰閣,地鄰蕭院叩禪棲。云山極目千愁豁,煙樹平臨萬象低。每嘆詞盟羈宦遠,壺觴何幸得同攜。
故園芳事無人管,到處梅花動客情。粲粲黃金裾,亭亭白玉膚。極知時好異,擬與歲寒俱。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可堪收拾歸屏枕,頗欲浮沈付酒杯。邂逅一杯酒,東風柳絮天。
宦游三載黃河北,長憶蟾溪好隱居。火齊明珠攀荔子,銀絲玉版膾鰣魚。枇杷結實暄風里,橘柚垂花細雨馀。溪上故人今在否,來鴻不寄一封書。
苕溪清淺霅溪斜,碧玉光寒照萬家。誰向月明終夜聽,洞庭漁笛隔蘆花。
玉龍落峽噴飛流,空翠霏霏晚不收。軟腳山堂一壺酒,莫涼閒對兩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