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東屯庶侄家賦臘梅和陳簡齋韻
釋迦黃面禪可誇,色想熏漬霜中葩。
不然安得白玉蕊,而乃幻此黃金花。
信知造化真有法,蜂須釀蜜蜜釀蠟。
蠟凝花房豐不腴,桃李漫山焉可如。
繁枝摘索燦栗玉,吟搜西郊信杖扶。
少須夜窗疏影掛明月,是蠟是花君自別。
釋迦黃面禪可誇,色想熏漬霜中葩。
不然安得白玉蕊,而乃幻此黃金花。
信知造化真有法,蜂須釀蜜蜜釀蠟。
蠟凝花房豐不腴,桃李漫山焉可如。
繁枝摘索燦栗玉,吟搜西郊信杖扶。
少須夜窗疏影掛明月,是蠟是花君自別。
釋迦牟尼那黃色面容的禪意值得夸贊,這臘梅仿佛被霜色和禪意浸染的花朵。若不是如此,哪來這潔白如玉的花蕊,卻又幻化成這般金黃的花朵。確實知道大自然造化真有其法則,就像蜂須釀蜜,蜜又釀成蠟。蠟凝結在花房,花朵飽滿而不顯得臃腫,漫山的桃李怎能與之相比。繁茂的枝條上花朵稀疏卻如栗玉般燦爛,我拄著拐杖漫步西郊吟詩搜尋靈感。稍等夜晚窗上的疏影映著明月,是蠟還是花你自己去分辨。
釋迦黃面禪:指釋迦牟尼,這里借其黃色面容形容臘梅顏色。
色想:佛教用語,這里可理解為顏色所帶來的意想。
熏漬:浸染。
葩:花。
造化:大自然的創造化育。
栗玉:形容臘梅顏色如栗子般黃潤如玉。
摘索:稀疏。
暫未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從詩題看,詩人在東屯侄家飲酒時看到臘梅,受陳簡齋韻啟發而作。當時詩人或許處于閑適狀態,被臘梅吸引,借景抒情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臘梅,突出其獨特的色澤和神韻。特點是將禪意與自然景象融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獨特表達。
今君遠行邁,黃葉辭故林。
驅車背寒日,何能冩沖襟。
勿嘆儒服弊,去為塵土侵。
白云在空谷,歲晚毋遐心。
一徑歷紆余,獨往未到處。
豈曰巖泉幽,心閑即真趣。
蕭蕭松有聲,依依花自開。
樵翁向我笑,問我何從來。
洞庭明月一千里,芙蓉水殿春風起。
殘絲欲斷黃蜂歸,鴛鴦翡翠承燕私。
露腳斜飛濕寒兔,越王金雞報天曙。
官街柳帶不堪折,謝豹空啼采香月。
鳴鐸臨征路,信州非路程。
官曹有名勝,版賦足修明。
地富饒銀母,山清韞水精。
貧交以貧累,不得伴君行。
蒼然東阿松,上有烏鵲枝。
雙雙噪西風,而背夕陽歸。
雙飛復雙止,長與蒼松期。
饑啄鼎{嗈隹}巔,渴飲閩水湄。
莫苦飛太遠,咫尺成相思。
一心無外事,春思似秋清。
掩室惟欹枕,看山間出城。
花分閑地落,筍入斷階生。
寂寞從人笑,貧難與命爭。
休將斤斧向般揮,殺處誰知有活機。
我且雙關聊自固,君無一眼漫相圍。
只能暗里龜頭縮,怎識伊邊虎口危。
莫向人前夸己會,降旗幾度送君歸。
西湖戒壇寺,近逼九重天。
師住無他惱,人言有宿緣。
蓮香熏梵裓,柳色護齋筵。
四分南山律,今誰可共宣。
一雁度岑寂,流空音響哀。
云沙天地闊,霜雪羽毛摧。
力小知機早,心危見影猜。
蘆洲迷處所,飛遶正徘徊。
征人遙遙出古城,天河夜轉漂回星。
銀縷香寒鳳皇薄,樹色深含臺榭情。
雨滋苔蘚侵階綠,為有秋期眠不足。
城邊殘月勢如弓,月下丁東搗寒玉。
平生憑一箭,此去必成名。
晚月催行色,秋風入別情。
潮分江口鎮,山擁石頭城。
匹馬煙塵外,當開驃騎營。
古岸人家少,蒼茫此系舟。
閨中今夜月,江上晚風秋。
一水縈寒夢,雙鴻亂遠愁。
湘源知不惡,吾意肯淹留。
曾住昭陽殿里頭,何年香骨掩荒丘。
虛傳碧落歸僊去,誰見蒼梧從帝游。
鸞閣粉銷塵影暗,蜃爐香冷石人愁。
風前不敢梅花折,猶恐君恩寵未休。
論詩仙吏宅,酒罷夜寒增。
雪映高城月,風吹古岸冰。
入橋聞短棹,隔塢見微燈。
重媿羈吟客,青云去未能。
漠漠風煙滃綠陰,小軒多是暗愁侵。
逗明月落杜鵑叫,向晚雨寒蚯蚓吟。
一鏡自知添鶴發,五湖誰解食魚心。
帶春應有余花在,吳苑荒殘不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