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意送凌臥巖還鄉次韻
術傳盧扁字鐘王,兩浙高名海內香。去路也知車載穩,濟時何用劍生芒。雞鳴函谷三更月,楓落吳江兩岸霜。歸到苕溪尋舊侶,畫船詩酒水云鄉。
束書孤劍別西秦,紅樹青山潑眼新。千里風霜欺老鬢,五湖風月寄閒身。灞橋驢背驚殘夢,函谷雞聲促去輪。料得紀行多賦詠,郵筒毋惜寄陽春。
先生為客感秋聲,豈憚還鄉兩月程。囊里有丹皆玉液,釜中無飯不青精。月殘茅店雞三唱,霜冷河橋馬獨行。去去天空風正急,渡江須待暮潮平。
術傳盧扁字鐘王,兩浙高名海內香。去路也知車載穩,濟時何用劍生芒。雞鳴函谷三更月,楓落吳江兩岸霜。歸到苕溪尋舊侶,畫船詩酒水云鄉。
束書孤劍別西秦,紅樹青山潑眼新。千里風霜欺老鬢,五湖風月寄閒身。灞橋驢背驚殘夢,函谷雞聲促去輪。料得紀行多賦詠,郵筒毋惜寄陽春。
先生為客感秋聲,豈憚還鄉兩月程。囊里有丹皆玉液,釜中無飯不青精。月殘茅店雞三唱,霜冷河橋馬獨行。去去天空風正急,渡江須待暮潮平。
您醫術如盧扁般高明,書法有鐘繇、王羲之的風采,在兩浙聲名遠揚,聞名海內。我知道您回鄉一路乘車安穩,濟世何須寶劍鋒芒。您會在三更月色中經過函谷關,在兩岸霜華里欣賞楓落吳江。回到苕溪尋找舊友,在畫船中吟詩,于水云間逍遙。您帶著書籍和孤劍離開西秦,眼前紅樹青山煥然一新。千里風霜染白了您的鬢發,五湖風月陪伴著您的閑身。灞橋驢背上的夢被驚醒,函谷關的雞聲催促著您的車輪。想來您一路定會多有賦詩,別忘了用郵筒寄來佳作。先生客居他鄉有感秋聲,怎會害怕兩個月的回鄉路程。行囊里的丹藥都是玉液般珍貴,鍋里的飯食皆是青精飯。殘月照著茅店,雞叫三遍,寒霜冷了河橋,馬兒獨自前行。您一路遠去,天空中風正急,渡江要等暮潮平靜。
盧扁:指戰國時名醫扁鵲,原名秦越人,家于盧國,故又名盧扁。
鐘王:指三國魏鐘繇和東晉王羲之,二人皆為著名書法家。
兩浙:浙東和浙西的合稱。
函谷:函谷關,古代重要關隘。
苕溪:在今浙江湖州境內。
西秦:泛指今甘肅東南部一帶。
紅樹:指經霜葉紅之樹。
潑眼:滿眼。
五湖:說法不一,一般指太湖。
灞橋:在今陜西西安東,古人多于此送別。
青精:青精飯,道家食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題可知是送別友人凌臥巖還鄉時所作。當時友人可能在西秦等地客居,作者有感于友人的才華和離別之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風貌,情感真摯,藝術手法多樣。
春已去天涯。綠上窗紗。晝長閒煞玉丫叉。捲起蝦須簾半幅,細數飛花。庭院亂紅賒。燕蹴鶯拿。春愁一片沒攔遮。盡日顰眉緣底事,惆悵年華。
撐腸掛肚何繇足,持腋持頤可自娛。底事緣天得刳磔,未妨璧月照空虛。
嶺上棲霞似舊紅,草堂廿載隔春風。沖天劍氣雞聲起,墮地書燈蹄跡空。且掃榻塵游五岳,喜開罾網舉孤鴻。神州萬里佳山水,都在先生草稿中。
木主乎東義近仁,斯庵名此稱斯人。遙知虛室蕭閒地,生意滿懷都是春。
春風一蝶自悠揚,八十能過百歲長。莫怪藍田饒晚價,有兒誰似北中郎。
冉冉彤云送火輪,脈脈銀漢寫金旻。曲里清商才入破,腕中團羽不成新。身如合浦初黃葉,心在江東欲紫莼。耐可辭鶯友,那能逐雁臣。
眾生久流轉,迷于自心量。失所精了性,無覺覺所覺。分別見有我,我立生有人。眾生及壽命,一時同具足。展轉生死中,縛脫總迷悶。愚人隨業緣,住于不覺地。智者覺不覺,舍生而取滅。空華陽燄里,顛倒徒掜目。晴空迥無有,觀者莫勞累。汝與諸佛同,一切貪嗔癡。即是戒定慧,直下無有二。亦無無二想,居然登祖位。慎勿下劣心,流轉不知止。一念自覺非,善哉旋庵子。
桂宮連復道,黃山開廣路。遠聽平陵鐘,遙識新豐樹。合殿生光彩,離宮起煙霧。日落歌吹還,塵飛車馬度。
樹杪風高四望山,青回幽徑竹閒閒。春浮煙雨霏微合,日擁江湖指顧間。絲管紛紛吹客袂,香林寂寂倚禪關。千秋羅綺胭脂井,消盡鶯花載酒還。
白簡緋袍寵命新,南行一路見陽春。明時憲府清于水,只許梅花對玉人。
朝來花露滴人香,睡起寒云滿石床。欲剪水簾三十尺,掛君堂上共清涼。
銀燭搖紅照夜深,故教春睡晝沉沉。夢回無語春如許,啼殺東風翠羽禽。
誰識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塵侵。半窗晴日閑觀易,滿座秋風靜鼓琴。策馬已聞辭僰道,揚舲還喜到淮陰。劉伶臺下多春色,行樂應知稱素心。
四壁蛩吟白露團,西園清夜為誰歡。千家門閉中秋月,只有愁人獨自看。
維摩不二門中法,周廟三緘膺上銘。莫道寂然無所說,須知淵默有雷霆。言默當時俱是智,可言而默亦非真。君看王導雖賢者,不語猶能殺伯仁。言以多窮默取容,不如體道守其中。道非言默所能載,畢竟兩端皆是空。鐘鳴谷響孰為然,因擊緣聲故有言。若會雖言本無說,從教千偈口瀾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