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
好鳥無惡聲,仁獸肯狂噬。
寧教鸚鵡啞,不遣麒麟細。
人人語與默,唯觀利與勢。
愛毀亦自遭,掩謗終失計。
好鳥無惡聲,仁獸肯狂噬。
寧教鸚鵡啞,不遣麒麟細。
人人語與默,唯觀利與勢。
愛毀亦自遭,掩謗終失計。
美好的鳥兒不會發出難聽的聲音,仁慈的野獸怎會瘋狂地撕咬。寧愿讓鸚鵡不能言語,也不讓麒麟遭受苛責。每個人的言語或沉默,只看利益和權勢。喜愛與詆毀自己也會遭遇,掩蓋誹謗終究不是辦法。
仁獸:指麒麟等被認為有仁德的動物。
肯:怎肯。
狂噬:瘋狂地撕咬。
遣:讓。
細:苛責、苛求。
語與默:說話和沉默。
愛毀:喜愛和詆毀。
掩謗:掩蓋誹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社會風氣可能較為功利,人們追逐利益權勢,不顧道德和情義。詩人或許在生活中遭遇了他人的詆毀和不公正對待,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社會上重利輕義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象征和對比手法,以形象的事物表達抽象的情感和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和文人的思考。
遙遙山囿井泉傍,花氣蜂翻蝶作狂。一陣晚風相著莫,剩題幽句未全亡。
斗室息微軀,店大圍群仆。凍雨凄風行路難,且攤黃卷從吾欲。
怪石嶄巖勢欲摧,洞門無鎖晝常開。此心不合神明者,到此應知懶入來。
千畝香風散稻花,只輸租賦更無他。任教金勒纖離好,不似藤蓑觳觫嘉。學稼者曾聞圣道,明農人豈外官家。少年也有犁鋤趣,況復如今兩鬢華。
寶鴨被重薰,茉莉香先透。兩兩鴛鴦宿碧紗,私語人知否。夜雨裊殘燈,朝露沾羅袖。怪煞開奩促曉妝,好夢濃如酒。晨起火云生,棋罷珠簾午。暗送墻頭夜合香,粉蝶雙飛去。汗滴透羅衣,手倦揮紈素。乍喜風來似故人,幾點榴花雨。
憶昔同堂勉圣賢,正當國難慨滄田;桃源有路君知避,博浪無椎我欲顛。臥雪山中堅晚節,揚波海上怒沖天。赤松游在安劉后,郭、李功名史并傳。
解纓復褐,辭朝歸藪。門不容軒,宅不盈畝。茂草籠庭,滋蘭拂牖。撫我子侄,攜我親友。茹彼園蔬,飲此春酒。開欞攸瞻,坐對川阜。心焉孰托,托心非有。素構易抱,玄根難朽。即之匪遠,可以長久。
又去吳淞作海行,萬流回首只凄清。檣燈倒照鮫人出,天幕低張魚火明。遠客一舟同契闊,歸航三日過零丁。逢山便就帆師問,不報東南近有兵。
啼鴂聲中,春光化成春夢。問東君、仗誰詩送。燕憐晴,鶯愛暖,一窗芳哄。奈匆匆、催他柳綿狂縱。輕羅扇小,桐花又飛么鳳。記寒吟、沁梅霜凍。古今□,人易老,莫閑雙鞚。尚堪游、荼粉云香洞。
淼淼孤村斷壟,只浪花翻舞。疏檠自綠,茅檐伴人住。休問紅糯黃粱,總搴菰米茭絲,濕煙難煮。夜將曙,白項鴉啼棠樹。樹西近官路。叢叢古廟,老巫擊銅鼓。敢倖今歲西成,祇祈暫歇床頭,淙淙秋雨。
池館殘妝坐晚涼,自將金彈打鴛鴦。打得鴛鴦各飛去,白蓮花度并頭香。
不見輕裘快馬歸,遙憐暮雨濕公衣。峴山十里城南路,燈火家家望翠微。
徵書昨日下錢塘,仙吏乘春指建章。柳色西陵歸騎綠,桃花婁水去帆香。于公陰德高閥閱,仲子昌言著廟廊。獨有素心常不改,世途炎熱自清涼。
巖桂標名本在山,城居翻以桂為巖。香浮仙籍書生事,早拜恩袍映彩衫。卜筑華堂已八年,花因舊植有新添。廣寒何待中秋到,明月清風即步蟾。
光霽兩年隔,訂約共尋秋。墜歡重儗相續,李郭許同舟。君已塵容銷瘦,我更鬢絲憔悴,歲月去悠悠??v寄色空界,飄泊一沙鷗。憶俞子,悲笠叟,罥新愁。風搖燭影,還不知、世界浮漚。百歲虛名誰重,萬代虛榮無用,死后兩邊休。為問達觀子,何日賞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