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觀音閣
石磴盤空上,桔筇健可支。
春隨紅雨亂,峰抱白云癡。
舊跡飛鴻印,游蹤怖鸰知。
夕陽尚留戀,莫怪下山遲。
石磴盤空上,桔筇健可支。
春隨紅雨亂,峰抱白云癡。
舊跡飛鴻印,游蹤怖鸰知。
夕陽尚留戀,莫怪下山遲。
沿著石砌的臺階盤旋著向上攀登,手中的竹杖健康有力可以支撐身體。春天隨著飄落的花瓣紛亂而至,山峰環抱著白云仿佛入了癡。舊日的痕跡如同飛鴻留下的爪印,游玩的蹤跡只有鹡鸰知曉。夕陽還在留戀不肯落下,也別怪我下山晚了。
石磴:石頭臺階。
桔筇:竹杖。
紅雨:比喻落花。
飛鴻印: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里指舊日痕跡。
鹡鸰:一種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春日登山景象來看,可能是詩人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登上觀音閣,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而創作。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放松的心境,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登山所見之景,抒發對自然的喜愛。其特點是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語言生動。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人被錢迷,錢由人使。一來一去何時已。頑銅尚自有消磨,凡軀著甚逃生死。聞早回頭,疾搜妙旨。細推休道無師指。腹中兩路顯然開,心頭一點分明是。
大隱不違親,幽居少四鄰。跏趺依古佛,箕踞對時人。習懶成迂癖,長齋了夙因。形骸耽句瘦,囊橐積書貧。薜荔裁奇服,耕桑作外臣。柴門多紫氣,木榻絕紅塵。誼以枌榆篤,交于草莽真。愧予貪問字,忘卻往來頻。
高柳未勻綠,小桃初著紅。兩家斗芳媚,一任付東風。供茗來方士,扶犁見老翁。杜鵑非吊蜀,腸斷莫岑中。
蕓香樓上汗成珠,起趁清風為掃除。見此西涼甘露乳,泠然齒頰出寒酥。
細字將愁旋遠寄,開函葉葉啼紅。如花清照別前容。未申含蓄意,生澀問游衷。自檢年時眉樣贈,心情苦系春濃。棠梨吹度寂寥風。一弓雙影月,潭水碧溶溶。
忠子定應詩瘦,隆禪甘作書癡。兩客絕無消息,千峰見我棲遲。
善博不成梟,善射灴中鵠。及此感衰謝,世道方局促。皎皎明月珠,如何混魚目。
月五日亦五,那堪時正午。采藥藥最靈,問疾疾即愈。
金門袁外史,詩句逼陰何。性癖交游少,心閒制作多。硯池分雨露,丹鼎駐羲和。稍待身無恙,還來聽醉歌。
古人相馬不相肉,畫工畫馬亦畫骨。淡淡生綃一片云,眼中群龍何突兀。飛菟汗血天驥種,筆墨之間見飛動。前趨后逐互有態,涉齧行留分向背。豐草長林性本真,駉駉駜駜相與馴。開元天子盛監牧,四十萬匹錦繡屯。人言息馬戰所重,風鬣霜蹄惜無用。君不見幽燕飛鞚時,中原流血成淵池。祇令征討苦未休,金鞍鐵甲彌山丘。安得放歸如此馬,飲水求芻恣閒暇。
行行太室峰,秋聲若鳴鏑。流目矚崎嶇,蓬萊應咫尺。上有神仙區,下有穆王宅。徘徊復徘徊,泫然感疇昔。八駿不重來,秋山空月白。安得會璆韶,共作瑤池客。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復死。昨朝猶二八,壯氣胸襟士。如今七十過,力困形憔悴。恰似春日花,朝開夜落爾。
巫峽乘軺去,涪江擁節還。方來赴京兆,又出領潼關。髀肉川涂瘦,顛毛案牘斑。音容今遂已,清血為公潸。
蜀道青天煙靄翳。帝里繁華、迢遞何時至。回望錦川揮粉淚。鳳釵斜亸烏云膩。鈿帶雙垂金縷細。玉佩玎珰,露滴寒如水。從此鸞妝添遠意。畫眉學得遠山翠。
早歲飄然別楚關,知君古道宦游間。能求馬首計何遠,不妒蛾眉心自閒。河朔曉霜明一劍,鄴西秋色老千山。徐陳彫喪應多感,獨摘黃花解醉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