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懷靈叔
真藏蔣詡徑,去就子云居。
萍梗憐羈客,篇章惠起予。
旅思聊憑鋏,狂歌豈為魚。
欲歸云不度,咄咄望空書。
真藏蔣詡徑,去就子云居。
萍梗憐羈客,篇章惠起予。
旅思聊憑鋏,狂歌豈為魚。
欲歸云不度,咄咄望空書。
你真正隱居在蔣詡那樣的小徑中,或去或留都如揚雄居于自己的居所。我像漂泊的浮萍斷梗般憐憫自己這個羈旅之人,你惠贈的篇章啟發了我。旅途中的情思只能暫且憑借彈鋏來抒發,我縱情狂歌并非為了那魚。想要歸去但云朵都不飄散,只能空自憂悶地望著天空。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蔣詡徑:西漢蔣詡隱居后在院中竹下開三徑,后指隱士住處。
子云居:揚雄字子云,這里指文人的居所。
萍梗:浮萍與斷梗,比喻漂泊不定。
起予:出自《論語》,指啟發自己。
憑鋏:戰國時馮諼寄食孟嘗君門下,彈鋏而歌,這里指抒發懷才不遇之情。
咄咄:表示感慨、失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羈旅之中,可能仕途不順,看到友人的篇章后有感而發,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羈旅之愁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渴望歸隱。其特點是用典精妙,意境深遠,含蓄地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當時文人的情感狀態。
鑒湖放船云霧光,蘭亭八月溪水長。我愛風流王逸少,青山同引碧霞觴。
斜日江村外,蒼茫片雨秋。披圖忽相憶,曾上岳陽樓。
楚望巢云處,長懷曩寓居。飄飄欲仙去,渺渺復愁予。
一官嗟遠去,何限愜情虛。教尚江邊邑,經橫浦口廬。庭陰足桃李,賓饌饒溪魚。抱癖京塵者,捫心愧卷舒。
倒涵天影入池青,石畔涼生酒漸醒。應有香魂來竹里,淡煙疏雨浣箋亭。
宦游飄忽十年間,持節重來見舊山。惟有潺湲庭下水,無心猶伴白云閑。路轉山腰十里陰,參差樓殿倚云平。青蛇白鶴今何在,泉石空留四絕名。
鐘石既相和,江海復無波。梁客簪裾盛,陳王文雅多。修途參弱駘,喬木間輕蘿。幸承濫吹末,擊壤自為歌。
搴帷時見火云奇,萬斛丹砂壓翠枝。圣主恩深饒雨露,金莖應向日華披。
公原一秀才,造反不奇哉。革命到詩律,俚言入剪裁。平生怕細菌,至老語多詼。最愛句真率,閑來讀幾回。
廣文拂曉發東瀛,函表乘軺赴帝京。雙闕遠瞻龍虎氣,層臺重聽鳳凰聲。花迎綵仗春風軟,柳映宮袍曉露清。況是江南佳麗地,金尊莫惜倒烏程。
堪嗟吾道失真傳,名實相虧愧昔賢。光大祖宗憑法鼓,虛沾信施費官錢。算來底事何人少,空把光陰暗里遷。損己為人真個話,蹉跎三十又三年。
仙源溯盡水西頭,欲采汀花賦遠游。巖徑曲盤千嶂入,野橋斜度一溪流。明星擁旆連宵發,暗雨回車信宿留。望斷遙空征雁沒,片云何處是江州。
化行江漢域,人喜翟車還。色養方無阻,神游遽莫扳。月沉長樂殿,云繞慶都山。不奉旋京駕,千秋慘圣顏。
商盤周鼎鎮神州,寶劍森嚴雜佩鉤。篆出籀斯能有幾,法推羲獻更無儔。長戈壯士千鈞力,樹老寒藤萬丈頭。劃若蛟龍動風雨,天池飛躍肯淹留。
扁舟猶記拂洲蘋,轉眼年華幾度新。愧我今成雙白鬢,喜君來駕兩朱輪。一時令下從如水,千里威行敬若神。擬訪舊游觀盛事,一官何苦絆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