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場罷,與鄰翁飲酒樂甚,效摩詰六言體賦詩二首
桑柘萬家煙火,郊原四散牛羊。
鄰舂起處斜月,社飲歸時夕陽。
白發人人藜杖,黃花日日清樽。
倒著接?歸去,兒童一笑應門。
桑柘萬家煙火,郊原四散牛羊。
鄰舂起處斜月,社飲歸時夕陽。
白發人人藜杖,黃花日日清樽。
倒著接?歸去,兒童一笑應門。
千萬戶人家的桑柘林里炊煙裊裊,郊野上牛羊四處散開。鄰家舂米聲響起時掛著斜月,社日宴飲歸來時夕陽正美。老人們個個拄著藜杖,每天都對著菊花舉杯。我像山簡一樣倒戴頭巾回去,兒童笑著來應門。
桑柘:桑木與柘木,這里代指鄉村人家。
鄰舂:鄰家舂米的聲音。
社飲:社日宴飲。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黃花:菊花。
清樽:清酒,酒器。
接?:古代的一種頭巾。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農事結束后,詩人與鄰翁飲酒作樂,有感而發。當時詩人身處鄉村,鄉村寧靜祥和的生活氛圍和淳樸的鄰里關系,促使他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閑適生活,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悠然。在文學上展現了鄉村田園詩的魅力,體現詩人對鄉村生活的贊美。
勞生浮世已蒼顏,習靜空門又出關。身被朱衣慚再命,手持黃紙歷千山。林廬乞火征徒飯,寺閣鳴鐘宿鳥還。莫怕塵纓無處濯,半厓懸澗碧潺潺。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徑風篁。雖道老來知足,也有難忘。旋移梅、要教當戶,新插柳、須使依墻。更論量。水田種秫,辟圃栽桑。荒涼。貧家有誰能顧,獨憐巢燕,肯戀茅堂。客到衡門,且留煮茗對焚香。看如今、蒼顏白發,又怎稱、紫綬金章。太癡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騷壇紀律素嚴明,一幟撝風到處贏。何事而今苦慳吝,有人乘夜欲登城。
一自中原萬馬奔,江淮今有幾州存。龍韜豹略癡兒戲,秾李夭桃猛士門。廢壘秋風銷戰骨,荒郊夜雨泣冤魂。江湖愁絕無家客,佇立看天淚眼昏。
出門望所歡,零雪忽盈尺。豈曰沾吾衣,畏此雪上跡。
江流西來如箭急,小姑橫截江心立。桃花水漲勢相爭,峽口瞿塘猶不及。山神堂堂心膽粗,當時人間偉丈夫。江頭廟里青綾帳,翠靨金釵塑小姑。
東風迤邐轉南風,萬物全歸長養功。舜豈無心阜民俗,薰薰歌入五弦中。
都江三月堰初開,雪浪云濤滾滾來。待得灌田春水足,萬畦秧子一齊栽。
長江亙荊揚,悠哉復悠哉。巴山春雪消,騰薄聲如雷。牛馬不可辨,黿鼉敢徘徊。雄風挾長浪,云氣何從來。歘焉載神龍,浩蕩凌氛埃。
不知何日亦何由,天地玄黃水自流。橐籥出風何處去,無心蕩蕩過荒疇。
麟閣由來畫虎頭,轅門此日拜貂裘。金泥玉璽從天下,御筆親題定遠侯。
戚戚復戚戚,丈夫有行役。行役今安之,萬里適京國。隋珠耀明月,和璧誇懸黎。及時不自獻,明君焉得知。美人倚繡戶,牽衣子毋去。長安多風塵,能令素衣污。餔糜共朝昏,冠佩何足云。吾行且復止,感爾意良勤。
似覺陽爻地氣舒,連旬案上落雙魚。羨君已出巴山道,嗟我猶泥木石居。諸葛有才真不忝,劉家無數枉躊躇。別來懶問時新事,仍讀山鄉種樹書。
樊子詩來賀我遷,潮黃風節敢云班。長教下令流于水,豈愿高名重若山。霜過轉愁天宇凈,夜寒空載月明還。須知不遇非余欲,千載知言有辨奸。
潢潦集須臾,朝盈夕已除。沛然隨飽滿,廓爾是清虛。金谷輸倉篋,錙銖較簿書。不知方寸地,無計脫苞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