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壺山看桃花已過半矣
塵中那有插腳處,閉門聽雨春將暮。
今朝好鳥喚新晴,攜酒尋花過江去。
人為花忙花待人,咫尺不隔仙壺路。
繁英縱減饒嫵媚,灼灼余霞紛綺布。
蝶闌鶯咽客始來,風軟云輕天若護。
我今閑放無町畦,萬事拋除付芒屨。
塵中那有插腳處,閉門聽雨春將暮。
今朝好鳥喚新晴,攜酒尋花過江去。
人為花忙花待人,咫尺不隔仙壺路。
繁英縱減饒嫵媚,灼灼余霞紛綺布。
蝶闌鶯咽客始來,風軟云輕天若護。
我今閑放無町畦,萬事拋除付芒屨。
塵世中哪有我立足之地,只好閉門聽著春雨,春天已到了暮時。今朝,美好的鳥兒啼叫迎來新晴,我帶著酒,渡江去尋花。人們為花忙碌,花也在等待人來,這近在咫尺的路,就像通往仙壺的路一般。繁花縱然減少了些,但依舊嫵媚動人,如灼灼的晚霞,絢麗地鋪開。蝴蝶倦怠、黃鶯聲咽時,我這個客人才到來,風輕柔、云淡薄,天空仿佛在呵護著一切。如今我悠閑自在,不受拘束,把萬事都拋開,只交給這草鞋。
插腳處:立足之地。
仙壺路:這里指通往如仙境般地方的路,仙壺可能暗指壺山。
繁英:繁花。饒:多,豐富,這里可理解為依然。
灼灼:形容花盛開的樣子。綺布:像美麗的錦緞一樣鋪開。
蝶闌鶯咽:蝴蝶倦怠、黃鶯聲咽,形容暮春景象。
町畦(tǐng qí):原指田界,比喻規矩、約束。
芒屨(máng jù):草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對塵世生活感到疲憊的階段,在暮春時節,為了擺脫塵世紛擾,前往壺山賞桃花,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暮春景色烘托心境。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
南瑤宮畔去尋春,
恰值天妃降誕辰。
燭影爐煙三里霧,
不知多少進香人。
小雨阻行舟。人在煙林古渡頭。欲挈一尊相就醉,無由。誰見橫波入鬢流。
百計不遲留。明月他時獨上樓。水盡又山山又水,溫柔。占斷江南萬斛愁。
忍把童家舊誓忘,
孝陵風雨怨蒼蒼。
芳魂若向秦淮去,
正好乘潮到故鄉。
遺廟江東,舊日是、紫髯天下。英魂在、靈風夢雨,卷旗飄瓦。
師子雄才原足惜,孝廉嫵媚還能霸。笑周郎、帷幄慮偏長,忘中夏。
羞銅雀,東風借。軍衣白,艨艟駕。彼孫劉之睦,姻盟何假。
自惜江山吳子國,于今父老新豐社。聽石頭、戰鼓似寒潮,空城打。
片艇尋幽勝,溪行幾曲灣。
夕陽微照水,雪影盡歸山。
汀鷺河邊去,漁舟浦外還。
旗亭何處問,樹下綠陰閑。
七寶莊嚴未是嚴,瑯玕幾點墨痕沾。
香爐峰頂香云繞,疑對瀟湘雨半簾。
琉璃凈滑露珠勻,中見如來妙凈身。
為問空明誰點綴,菩提無樹鏡無塵。
高墉伊何,
維器與時。
視之以心,
誰謂鵠微。
七葉蓂開,正祈巧、穿針時節。織女不驂王母駕,謫生名閱。鶴算七旬書寶箓,鵲橋千丈飛銀闕。更玳筵、銀燭照紅妝,神仙列。
歌宛轉,鶯調舌。番舞袖,風回雪。對壽觴頻勸,壽星明潔。今日漢宮千歲藥,明年唐殿長生月。問斑衣、戲彩是何人,藍袍客。
署倚青山石溜清,
曉來分入曲池平。
風吹蓮葉游魚上,
自扱香綸繞檻行。
昔我東歸時,父老迎船頭。
開篷相勞苦,怪我領雪稠。
故山何負君,且作數月留。
豈知席未暖,疋馬來南州。
蠻花四時紅,瘴霧日夜浮。
歸哉不可遲,勿與婦子謀。
幾度暄和幾度涼,
亂山高下又斜陽。
我如開寶間鸚?,
日向峰頭哭上皇。
不愛春夏綠,愛此秋葉黃。
先生看山眼,炯炯浮秋光。
黃葉亦何好,取及菘可嘗。
老韭細轉青,新芥辣更香。
蔬實飽風露,卉木閱炎涼。
高樹未搖落,鄰畦已登場。
柴門客不驚,烏雀自成行。
了然驗物理,后時獨何傷。
欽若獎丁丁陷若,
謂之厚演演擠丁。
勢交利合皆如此,
說與金陵老子聽。
水貼輕云,風熏麗日,暗添吟力。細浪平波,奩函凈澄碧。
濃妝淡抹,沉醉得、南來詞客。喧寂,秾李冶桃,鬧春光消息。
車塵巷陌,倦游歸來,征衫酒痕藉。貪歡不戀舊國,隔天北。
為想柳邊花外,能有幾番游歷。待甚時重到,輕載一船山色。
玉露釀秋寒。怕殺衾單。鳳樓人遠信難傳。立盡清宵明月影,依舊孤眠。
寂寞小窗前。落葉珊珊。西風吹夢到江關。一霎相逢還去了,煙水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