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寶相寺十五題 其十五 白鷴塢
朝看白鷴從塢出,暮看白鷴從塢歸。
森森綠樹兩峰下,片片白云初日飛。
因知野性戀山谷,咫尺之間還見稀。
朝看白鷴從塢出,暮看白鷴從塢歸。
森森綠樹兩峰下,片片白云初日飛。
因知野性戀山谷,咫尺之間還見稀。
早上看著白鷴從山塢中飛出,傍晚看著白鷴飛回山塢。兩峰之下綠樹茂密,初升太陽下片片白云飄飛。由此知道白鷴生性眷戀山谷,即便在近在咫尺的地方也很少見到它們。
白鷴:一種大型鳥類,體態嫻雅、外觀美麗。
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繁密。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南明山寶相寺時,被當地的自然景色和白鷴的生活習性所吸引,從而創作了此詩,當時心境應是閑適、陶醉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白鷴眷戀山林的野性和自然山林之美。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審美。
霞光斂盡山光暝。櫓聲歇處江聲靜。新月照菰蒲。漁燈時有無。背屏銀燭短。簾外風如剪。離夢繞汀洲。有人欹枕愁。
江頭再遇筆屠生,共聽去年江水聲。三副少多予自窘,一毫去取子能輕。
一澗水南山,臘盡春生梅雪。行過小橋深處,帶疏鐘橫月。征衫閑著指東吳,休怕與人別。吟到翠圓枝上,是歸來時節。
滿道累累盡赭衣,含冤相語泣相隨。不因今日身親見,只說先秦事可疑。
浮云靄山麓,孤煙上林樾。青燈湛芳樽,色味兩幽絕。吾生如寄耳,一醉萬想滅。橫斜任孤舟,清淺流明月。蓬窗兩三人,酊酩高興發。安得買山資,免令徇塵轍。
怕是情深容易絕。卻綠甚、愿香仍熱?縹渺鸞簫,殷勤鳳紙,準擬尋歡說。一程程近相思驛。盡禁得、夜霜朝雪。鄂被同溫,宋墻中壤,緊抱團欒月。
白首緇帷不下壇,一編元自足盤桓。書傳絕學蟲為篆,家隱名山鹖是冠。草閣幾人題玉笈,竹林諸子薦銅柈。西昌更有長生箓,愿奉云亭歲歲歡。
篤學誰如子,窮經志亦勤。干將曾未試,寶氣已沈淪。天遠終難問,眉酸謾自顰。佇瞻蘭玉秀,褒及墓中身。
嵚?岡岫紫宸關,乾地金峰坎黑山。苦熱云生雙嶺腹,盆傾瞬息落溪灣。
西行未作峨眉游,艤棹獨登江上樓。三峰兩峰太古雪,千樹萬樹孤云秋。寄書遠近一青鳥,隨艇浮沈雙白鷗。安得芒鞋自來去,閑從絕頂凌嘉州。
溪水拖藍,遙山凝碧,素心聯袂佳辰。青畦緩度,雨洗一犁春。風引殘霞漾影,垂楊外、煙鎖橋橫。聽花杪、梵鐘遠遞,鶯語罵金鈴。闌邊紅玉縈,錦江春色,移種石根。見嬌姿、淺暈乍醒芳魂。愁在杜鵑聲里,啼破了、新綠如云。歸鴉急,斜陽黯淡,情思繞虛村。
莫惜歌喉一串珠。
楩楠霜雪馀,用之可以大。蓬蒿束縛之,世亦安取代。
江之陰,山之陽。佳城郁郁氣蒼蒼,土花蝕碧重重香。上有豐碑若黝漆,篆法離奇宣尼筆。雄矯如虎復如龍,陽冰師法得其宗。石骨裂,風雷接,劫火不紅碑不滅。
享國年雖近,斯民澤已深。儉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方慶逢千載,俄驚遏八音。天愁嵩嶺外,云慘洛川潯。仗動千官衛,神行萬象陰。孤臣恩未報,清血但盈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