砦居避兵雜詩 其三
冤氣黑云橫,蒼茫七百城。
營空中夜徙,壟廢去年耕。
抱珥天常暈,生毛日不明。
秋風吹木葉,送作鼓鼙聲。
冤氣黑云橫,蒼茫七百城。
營空中夜徙,壟廢去年耕。
抱珥天常暈,生毛日不明。
秋風吹木葉,送作鼓鼙聲。
冤屈之氣如黑云般橫亙空中,遼闊大地的七百座城池都籠罩在蒼茫的氛圍里。軍營在半夜就空了,軍隊轉移他處,田壟因去年的戰亂而荒廢,無人耕種。太陽周圍常有光暈環繞,就像戴了耳環,日光黯淡如同生了毛。秋風吹動樹葉的聲音,仿佛化作了戰鼓之聲。
砦(zhài)居:住在山寨。砦,同“寨”。
冤氣:指戰亂中百姓蒙冤受屈的怨氣。
七百城:形容城池眾多。
營空:軍營空了,說明軍隊轉移。
徙(xǐ):遷移。
壟(lǒng):田埂,這里指田地。
抱珥(ěr):指太陽周圍的光暈。珥,日、月兩旁的光暈。
生毛:形容日光黯淡。
鼓鼙(pí)聲:戰鼓聲。鼙,古代軍中的小鼓。
此詩創作于戰亂時期,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百姓飽受戰爭之苦。詩人為躲避戰亂居住在山寨,目睹了戰爭給社會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的悲慘遭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戰亂的殘酷和百姓的苦難。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凄涼的意境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
照眼海榴明,佳節逢重五。出臂爭纏續命絲,艾葉裁金虎。蒲酒泛唇香,靜念離騷句。千載滄波吊屈原,龍舫傳菰黍。
滿目煙含芳草綠,倚蘭露泣海棠紅。
正憑平堤煙曉,畫閣風薰,黃柳送嬌眼。四野迷香霧,差池影、穿花來去雙燕。杏梢待款。但又添、離恨多感。奈何似、一曲琴心里,更惆悵春暖。無限。行云輕散。忍殢融脂粉,慵近箋翰。新月羞眉嫵,人何處、為誰偷挽情纜。淚珠暗點。便倚闌、愁思凝遠。悔盟語當初,任別后,夢難見。
幽云心性阿師同,懶復隨春泥白紅。指日茶香申舊好,蔓陰窗戶葡萄風。
西湖好,水面有文章。印月三潭橋九曲,紅欄桿外玉為廊。妙院水沉香。
尊前獨垂淚,應為未灰心。
山館無眠,只聽雨、夜滴蕉窗愁葉。回記斜日河橋,歸來頓悽絕。偏縱有、鶯嬌燕姹,但心苦、斷魂紅鴂。芍藥將離,琵琶似續,憑向誰說。謾提起、蹤跡天涯,度兵火、倉皇舊時節。猶好一枝棲艷,倚安巢芳莢。人漸老、風情未減,映薄羅、粉腕如雪。恍夢巫峽云回,又成輕別。
西湖好,秀骨數孤山。高冢留題林處士,鶴歸華表粉梅殘。惟對里湖彎。
欲自荊溪泛太湖,三月風濤正可虞。卻自姑蘇操小艇,吳松江下買莼鱸。
樓上。凝望。馬蕭蕭。垂柳紅橋。夢遙。舊時淚痕何日消。朝朝。送人離早潮。畫舸移愁春去遠。回首晚。杯底撩魂斷。隔前溪。花港西。錦堤。獨憐芳草嘶。
歡聲葉氣藹乾坤,榮觀于今貳極尊。天予聰明屬文子,人推勇智實湯孫。百寮銀筆松椿祝,三殿瑤觴雨露恩。久托重暉無以報,蕪音常是愧雷門。
黛潑峰巒安用染,鏡澄湖面不須磨。已驚張翰鱸如玉,想見西施髻似螺。
西湖好,一帶是蘇堤。打槳試從仙洞過,綠楊斜亸暮云低。翠葉與船齊。
玉局才高,小山情重,多少麗痕,相思懺語,寫入素弦,漸漬錦紅箋碧。蕩春色。羅綺風流,滄江云夢,零落翠環,浮沈畫舸,幾曲斷腸,莫道鶯能識。又愁隔。還暗思醉舞,酣歌誰適。瞬目芳菲,染心泥絮紫陌。殢人朝夕。飛花金粉,細雨珠簾,淚曾共滴。甚何處,好流連,去訪消尋息。
西湖好,湖上女兒多。解道錢塘蘇小小,香車油壁障紅羅。宛轉發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