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邸屢謁翁覃溪先生鑒賞古帖并為題宋芝山所畫陶園圖 其二
竹樹茅檐二華西,畫圖何幸得新題。
春帆細雨懷邗上,明月流虹落渭溪。
珊網一時名輩盛,長城五字古人齊。
從今不悵仙凡隔,洞口桃花有路蹊。
竹樹茅檐二華西,畫圖何幸得新題。
春帆細雨懷邗上,明月流虹落渭溪。
珊網一時名輩盛,長城五字古人齊。
從今不悵仙凡隔,洞口桃花有路蹊。
在太華、少華二山之西,有竹樹和茅檐,很幸運這幅畫圖能得到先生新的題詠。看到畫就想起在邗上伴著春帆細雨的情景,仿佛明月流虹落入渭溪。當時像珊瑚網搜羅珍寶一樣,匯聚了眾多名流,先生五言詩的造詣可與古人比肩。從今以后不再惆悵仙凡相隔,就像洞口桃花也有路徑可尋。
二華:太華、少華二山。
邗上:邗江,在今江蘇揚州。
珊網:比喻搜羅人才或珍奇之物。
長城五字:指五言詩創作水平高,“長城”有喻善詩者之意。
仙凡隔:仙人和凡人之間的阻隔。
洞口桃花:化用桃花源記中洞口桃花的意象,寓意有路徑可通美好之地。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京城府邸多次拜訪翁覃溪先生期間。翁覃溪是當時著名學者、書法家、詩人,詩人帶著宋芝山所畫陶園圖請先生鑒賞并題詩,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展現當時文人雅集、交流的文化氛圍。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翁覃溪先生的敬意與感激。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用典巧妙。在當時文人交往的文學活動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文人之間以詩畫交流的雅趣。
夜半潮生月動光,蜑娘心事轉凄涼。朝朝撒網還收網,水面恩情爾許長。
京華雖好只懷歸,生怕緇塵化素衣。因覽山川尋古跡,莫占星象動天威。水深不惜浮杯渡,發短何勞待日晞。解道江南佳麗地,詩家今有謝玄暉。
憶昔風云滿帝鄉,同時射策向明光。一毛宛在中書日,匹練遙飛御史霜。北海清尊開岱色,西京彩筆照河梁。非君尺素三江下,爭得秋聲入雁行。
宣和全盛日,經略府潭潭。智出人千百,時資策二三。福星須爾往,邊瑣定誰堪。幾輩能華發,猗歟北斗南。戒定通前念,蘇黃早見期。源流知袞袞,金印漫累累。白首風塵外,丹砂歲月遲。泉臺無復恨,喬木有馀悲。
桂折秋風露折蘭,千花無朵可天顏。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
芳草茸茸已滿坡,山城春半又經過。輕寒簾外燕來少,細雨庭前花謝多。壯志每思探虎穴,驚心猶想涉鯨波。征衣暫解風霜色,閑對斜陽和凱歌。
古碑真贗遞相承,俗刻紛紛滿笥縢。最是可憐越山石,不應只吊剡溪藤。
讀易溪邊日已斜,晚風吹落釣魚槎。江門水月真無限,也照先生帽頂花。
笑拍闌干喜共臨,元龍豪氣冠于今。山云擁樹天開畫,野鳥呼晴客醉吟。春老花飛頻點硯,夜長松韻當鳴琴。誰知王粲登樓賦,不減依劉夙昔心。
蘊石知公似荊玉,誰作玙璠薦王屋。白髯應笑虎頭癡,青衫謾把魚須竹。
歲久攜家住白云,春風行樂任天真。頹然醉貌衣冠古,應是鹿門山下人。
神圣興運乘元真。宸嚴尊居端佩紳。禋宗敬事肅秋春。仁賢登揚振幽淪。陳思懷憂隱呻嚬。
支硎山中濯寒泉,洗馬池頭草若煙。石拔兩關開岝崿,云迷萬竹秀聯娟。下方鐘鼓長時發,絕頂藤蘿且自緣。東去三江流不盡,浮生如此也須憐。飛龍開口日暉暉,放鶴亭前路不迷。謾說支郎林下少,未緣神駿眼中稀。繁霜著樹榴房拆,危石懸藤瓠子肥。看遍吳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歸。
峽盡鷺鶿險,關征竹木饒。急流舒水口,賈客集山腰。發笱魚猶躍,登爐餅欲焦。風燈喧夜市,人語亂溪橋。
玉蘭花隔嫩春江,正小立,傍朝陽。時轉回波,欲去又回翔。年少當時輕薄甚,調醉語,作清狂。十年回想忽摧傷。算兩已、鬢將霜。誰更重來、重到舊時光?料亦偶然回首處,有一刻、意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