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靖八梅 其二
縞裙練帨照釵荊,霜竹寒松秀色并。
八詠格高凌太白,千林地迥切西清。
著枝有味知深意,攲屋無言似薄情。
日暮水邊空悵望,渾如湘浦見皇英。
縞裙練帨照釵荊,霜竹寒松秀色并。
八詠格高凌太白,千林地迥切西清。
著枝有味知深意,攲屋無言似薄情。
日暮水邊空悵望,渾如湘浦見皇英。
身著白衣佩著素巾,與頭上的荊釵相互映照,其風采與霜中的竹子、寒里的松樹的秀色相當。這首詩格調高雅超過李白之作,千林高遠似與皇宮相連。梅花長在枝頭別有意味,似蘊含著深意,斜靠著屋子默默無言又好似薄情。日暮時分在水邊空自惆悵凝望,就好像在湘水之濱見到了娥皇、女英。
縞裙練帨:縞、練都是白色的絲織品,裙、帨分別指裙子和佩巾,這里形容梅花潔白的樣子。
釵荊:荊釵,以荊枝為釵,形容女子裝束樸素,這里也用來襯托梅花的淡雅。
八詠:可能指詩歌有八首關于梅花的詠嘆,也可能是借用南朝沈約《八詠詩》的典故,強調詩歌格調高雅。
西清:指皇宮。
攲屋:斜靠著屋子。
湘浦:湘水之濱。
皇英:娥皇、女英,傳說為堯帝之女,舜帝之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和和靖八梅”推測,是作者和林逋關于梅花的八首詩中的第二首。林逋以愛梅著稱,其梅花詩格調高雅。作者可能受林逋影響,看到梅花后有感而發,借詩表達對梅花的喜愛和獨特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梅花的高潔品格。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格調高雅,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作者較高的詩歌創作水平和對梅花的獨特審美。
鞭石誰憐萬里遙,忽看蛟室涌岧峣。空中樓閣天驕遁,望里虹霓海若朝。草合關前無牧馬,月明溪畔有鳴橈。富平曾識君王力,塞北今傳第一橋。
牧羊于陌,斯草碩碩。沒舄濕露,驚蟲為蚱。蚱之蹴飛,棲隱人襞。有女恐斯,呼兒為辟。兒啞其聲,女嗔不惜。牧羊于東,斯草蓬蓬。子耽東隅,佇女若葒。風致搖曳,令茲怔忪。牧羊于南,乘女三驂。羅裙以挽,茝采以簪。子心動兮,擲鞭以耽。牧羊于西,斯草萋萋。左矣背矣,憾何以赍。羝乳之思,空教以攜。牧羊于北,思之得黑。昔騎竹馬,今朝不識。有女初長,官家顏色。牧羊于東,牧羊于西,牧羊于南,牧羊于北。斯羊兮肥食。牧羊兮人惑。殢情兮惻惻。
遠山淡淡水茫茫,知是江湖何處鄉。娘子提攜青裹布,始知風土近鄱陽。
家住青溪曲,春深花竹迷。君來若相問,直過石梁西。屋壁峰陰合,門籬槿葉齊。蕭然半迂事,課水灌園畦。
文皇開勝倚天都,揔入江山作畫圖。古殿丹青傳色相,上方日月護浮屠。老僧解說前朝事,指客遙看六代湖。同泰寺荒春草遍,雨花臺畔莫云孤。
世路聱牙赤水過,故升天險問龍多。書中舊識唐公昉,圖里又聞馮蓋羅。絳闕岧岧雙鶴下,青空杳杳八鸞歌。一篇跳出孫樵語,未應虛皇玉字科。丁令梅仙梁市客,穿云隨我上虛無。攜持賴有竹都尉,偃蹇更逢松大夫。山積五倉窺石□,霞拖九芒覓丹爐。圣泉聞說經湯旱,中有龍蟠不用雩。
黃金不惜教嬋娟,歌舞于今樂少年。月榭風臺生蔓草,鈿箏錦瑟化寒煙。
溪光斜日兩相涵,清影和香上客衫。我即蓮花花即我,水仙何用笑山凡。
沽酒停蘭槳,蕭條見暮鴉。城空無水客,縣小只漁家。乘雨鸕鶿放,隨風片席斜。秋來多樂事,夜夜宿蘆花。
樹杪幾家村屋,波心無數漁船。試令一只獨往,或到武陵洞天。
差池朱燕去,繽翻赤雁歸。瀺灂丹魚聚,聯翻血鳥飛。
運千可際休明運,心一堪傳賢圣心。不一此心非自玉,半千之運或如金。道源天出三清境,遠目明雙寸碧岑。胸次須令天樣闊,五湖為帶三江襟。
分符元傍五云鄉,第一徵書荷圣王。日轉觚棱騰鳳羽,天開閶闔望龍光。硎新百鍊青萍壯,臺重千金紫燕良。此日送君增感慨,揶揄花外笑偏狂。
翩翻飛舞布田垓,似絮還疑玉蕊梅。一夜撲窗春蝶戲,好風吹去又推來。
何日紅梅樹,移栽紫漢邊。根依南嶺固,香轉北枝先。世系詳親派,鄉評略外編。云仍千載后,風韻故依然。